2013-11-29 09:09:00 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目前,在房地產調控日益加碼、九號文發布預期對銀行板塊形成壓制,年底資金面逐步趨緊,機構鎖定收益獲利回吐,風險偏好階段性下降的狀況下,機構分歧較大,股指震蕩再所難免。但從中長期看,新結構性行情已經確立,并能在改革的紅利推動下不斷深化。從世界范圍來看,政策方向的調整、新政策的出臺對相關產業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跨國企業。
可以說沒有投資就沒有發展,投資是尋找新的贏利機會的惟一途徑。三季度GDP數據顯示,投資仍然是國內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制造業和基建投資。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中國國民儲蓄總額的絕對值居全球之首,約有4.6萬億美元,占GDP比例逾五成。未來十年中國仍將處于高儲蓄率階段,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因為強調需要發揮消費的作用而否定投資,而會通過促改革、調結構來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質量及投資效率。未來通過投資體制的改革,將甩掉落后產能的包袱,但同時還需要培育新的增長點。
如何把握未來投資結構的變化,洞察較為確定性的機會呢?首先要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出發,考慮哪些政府性投資能夠滿足新的國家利益的定位,同時又是在推行時阻力較小,地方、中央利益一致的投資項目。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發現高鐵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投資方向最符合上述要求。
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家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防軍工板塊出現了快速的上漲。但從戰略的高度來看,突破美國對中國“第一、第二島鏈”的戰略封鎖,打通歐亞間最近、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并通過“連通”,維護和促進中國的邊境安全和能源安全是更高的國家安全戰略。因此習主席倡導“新絲綢之路”戰略理念,并強調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進一步推動中國和中亞各國在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和能源管道等六大領域的互聯互通,從而創造現代化、多方位、立體的絲綢之路,實現陸路上的聯通和戰略封鎖的突破。
從目前情況看,高鐵方面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和東歐三國或歐洲國家的經貿往來。有利于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開展更緊密的經貿合作,使得中國在對整個大歐洲經貿合作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概念,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合作框架。高鐵已經成為實現這一國家戰略的一張很好的“外交牌”,今年我國鐵路裝備訂單超過1100億元,超出1000億元左右的預算,預計今后幾年鐵路裝備訂單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未來3年至5年,國家對高鐵的投資或遠超大家的預期,這樣高鐵板塊將迎來戰略性投資機會。
此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會議于11月28日至11月29日在塔什干召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此前表示,計劃在即將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會議上簽署建立從中國東部港口城市連云港到圣彼得堡的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是充實中國所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要內涵。另悉11月28日、11月29日,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發展論壇也在烏魯木齊拉開帷幕。可以預見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逐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引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增長點,經濟帶沿線的陜西、甘肅、新疆、寧夏等省區紛紛開始布局,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金融服務等相關的產業將分享政策紅利,上述相關產業也將迎來戰略性投資機會。
(作者 李泓灝 系民族證券財富中心總經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