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5 09:44: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得益于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電子銀行“家族”也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除了“大家長”網上銀行外,手機銀行、Pad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新型業態、創新業務層出不窮,目前,上市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過70%。
其中,依托移動終端的“指尖”金融發展尤為迅猛。各銀行手機銀行的用戶數量、交易規模、活躍度的增幅和增速遠大于其它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因為要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習慣和需求,依托互聯網金融的特性,與之關聯最為緊密電子銀行業務必然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其本質始終在于提供更優質的銀行服務。
電子銀行的突飛猛進與移動終端的發展不無關系。現在,無論何時何地,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iPad銀行、微信銀行等成員組成的電子銀行“家族”都可以不間斷地為人們提供銀行服務。
中國互聯網中心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快速擴大,達到4.2億人,超過臺式電腦成為上網第一終端。
得益于智能手機、3G網絡和云計算等業態的發展,移動金融、手機支付在近兩年里迅速崛起。而對市場反應敏銳的銀行業也順應趨勢,紛紛開始在該領域跑馬圈地,搶占市場。
從今年銀行的半年報來看,各銀行手機銀行的用戶數量、交易規模、活躍度均較2012年有大幅提升。從有披露手機銀行業務的9家銀行半年報來看,手機銀行累計用戶數量已超過3.4億。
以招行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機銀行累計交易金額達4,208.00億,同比增長228.49%。手機支付累計交易金額為127.19億元,同比增長248.85%。其中,手機銀行及手機支付累計交易筆數及交易金額均已超過2012年全年水平。
此外,繼手機銀行、iPad銀行后,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新業態也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
今年下半年以來,招行、工行、交行、中信、光大等均開通了微信銀行服務平臺。除了提供包括業務咨詢、自助查詢、轉賬匯款、預約辦理等銀行服務外,不少銀行還試圖結合微信的特點推出特色服務,例如二維碼支付、“搖一搖”付款等。
“近五億的微信用戶,有需求、有市場,微信銀行便應運而生了。”招行零售銀行部人士認為,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子銀行肯定還會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業態和創新業務,其本質始終在于提供更優質的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