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 08:03:0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去年底證監會允許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不少上市公司將理財產品選為重要的投資產品。這為銀行對公理財業務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普益財富最新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21日,共有156家上市公司發布545起關于利用閑置資金直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總投資金額高達531.06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總投資金額。
“對公理財業務對公司客戶開放,其資金來源龐大、客戶群體優質、規模效應突出,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普益財富銀行理財研究員曾韻佼分析稱。
實際上,得益于上市公司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放開,銀行對公理財業務在今年上半年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上市公司熱衷
昨日,廣東德聯集團(行情,問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聯集團”)一份公告稱,9月4日上海德聯滾動使用上期理財產品到期資金3000萬元購買平安銀行(行情,問診)卓越計劃滾動型保本人民幣公司理財產品。平安銀行該產品期限為90天,年化收益率為4%。
今年5月,德聯集團董事會就通過了集團擬使用不超過1.5億元的閑置資金購買保本理財產品的議案。而德聯集團僅僅是熱衷于投資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眾多上市公司中的一家。
福建榕基軟件(行情,問診)股份有限公司昨日也發布公告稱,9月4日,該公司以閑置募集資金出資3500萬元,向農行福州冶山支行購買了中國農業銀行(行情,問診)“匯利豐”2013年第2321期對公定制人民幣理財產品。今年4月份,該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利用不超過6億元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商業銀行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決議。
農行該理財產品期限為35天,預期收益率為2.6%~4.2%,為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該產品100%投資于同業存款、同業借款等低風險投資工具,收益部分與外匯期權掛鉤獲得浮動收益。
“近幾年來進行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數量不僅大幅增長,而且購買規模也急劇擴大。”普益財富相關報告統計顯示,2011年有87家上市公司發布關于利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總投資額304.7億元;2012年180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總投資額約428億元。到今年上半年,就有156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公告,總投資金額已經超過530億元。
上市公司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主要看中“安全性”和“流動性”,銀行理財產品可投資的標的相對豐富,并且投資債券等市場安全性較高,同時銀行理財期限短,流動性也較好。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今年1~8月,銀行發行的對公理財產品中,有50.03%的產品資金投向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產品期限也集中在1~3個月期,該期限產品的占比高達72.23%。這期間,對公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43%,低于同期個人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也較去年同期收益率下降了0.19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銀行發行對公理財產品,更強化了‘定制’的理念,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需求,量身設計最適合的金融理財解決方案,在產品期限、產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等方面更靈活、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而不是單純依靠價格優勢來吸引客戶。”曾韻佼表示。
銀行發力對公理財
“有需求就有市場。”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放開,也推動了銀行在對公理財業務上的發力。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今年1~8月,銀行對公理財產品共發行5013款,發行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對公理財市場份額方面,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最高,為56.39%;國有銀行占比為23.74%,較去年同期上升11.79個百分點;城商行市場占比為17.49%,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
從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報告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對公理財業務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大型銀行中,工行今年上半年對公理財業務收入68.68億元,同比增加20.76億元,同比增長了43.3%。同期農行上半年對公理財發行7602.44億元,截至6月末,該行對公理財產品余額為2310.65億元。
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更是著力發力對公理財業務。上半年,招行公司理財產品銷售收入達6.3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76.96%。北京銀行(行情,問診)機構理財手續費收入1.73億元,同比激增376.45%。
同期,浦發銀行(行情,問診)對公理財客戶數突破9060戶,對公人民幣理財累計銷售超過3610億元。平安銀行上半年發行公司理財產品1629只,累計銷售規模2362億元,6月末,公司理財產品余額392億元,其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就達370億元。
根據普益財富引用的證監會數據,2009~2011年,A股新上市公司超募資金達3500多億元,閑置的募集資金年均達3580億元,到2011年年底尚未使用的閑置募集資金多達4824億元,形成了巨額資金沉淀。
“銀行對公理財業務的急速增長,是產品需求方(公司)和產品供給方(銀行)合力助推的結果。”曾韻佼表示,1~8月對公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占整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比例約為15%,普益財富分析稱,銀行對公理財業務還有非常廣闊的拓展空間。
(作者: 林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