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08: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加,或加劇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而受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化解過剩產能等影響,將給企業帶來規模裁員、拖欠工資等問題,這會使職工增加工資的要求與企業加薪能力下降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依照目前工資持續增長趨勢,最低工資標準的持續增加還將提高企業成本、擠壓出口企業利潤。
2013年以來,上海、廣東、天津、浙江、北京、山東等22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長18.4%。全國共補發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等待遇145.3億元人民幣,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
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消息,目前,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16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的15.2元。
自7月1日新修訂《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后,勞務派遣工的同工同酬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人社部門今年上半年在全國范圍內補發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等待遇145.3億元。同期,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查處的勞動保障違法案件中,有62.5%的案件涉及工資支付問題,同比增長27.5%。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立案受理的勞動報酬類案件,占立案總數的33.6%,同比增長1.6%;勞務派遣類案件占3.3%,同比增長25.4%。
有預測稱,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加,或加劇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而受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化解過剩產能等影響,將給企業帶來規模裁員、拖欠工資等問題,這會使職工增加工資的要求與企業加薪能力下降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依照目前工資持續增長趨勢,最低工資標準的持續增加還將提高企業成本、擠壓出口企業利潤。
中國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澄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是一個象征性的指標,也是整體經濟進步的表現。所謂增加企業成本,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而言,但在很多城市,已提高的最低工資標準依舊面臨“招人難”,這并不是企業成本增加造成的。
“企業可以消化薪酬增加對成本的影響。”劉澄稱,員工薪酬占中國企業成本的的份額約為5%至10%,而現在提高的這兩成工資,對社會整體工資成本的壓力頂多1%至2%,不到歐美國家的十分之一。目前國家對融資成本支持力度增大以及一些減免土地稅收的政策,都可以與企業增加的成本相抵。即便是勞動高度密集型的企業,也應勇于消化這一小部分份額的成本。
“更何況,中國企業現階段要做的,不應是降低成本,而是從改善效率出發,在開拓技術上多做文章。”
(劉辰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