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08:10: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據了解,之所以預留了另一部分相當數量的客車下次招標,是因為需要等待南、北車的部分機車交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就傳統鐵路客車制造的產能分布來看,南車和北車的份額差不多“四六”開。
在相關各方的期盼下,鐵路客貨車輛招標終密集開啟。
8月2日,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鐵投)集中發布了7個鐵路客、貨車招標公告,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及十余家地方鐵路局攜總計726輛客車、28900輛貨車公開招標。
據業內市場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本次招標規模數額已高達數百億元,同時據公告信息,招標采購資金也已全部落實。
對于高鐵產業鏈上的機械車輛制造商來說,這又是一次重大機遇。一位業內可靠消息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還只是這場鐵路盛宴的開始,此次招標的726輛普通客車尚只釋放了一半左右的市場需求,年內還將會有幾乎同等規模的招標待啟。
此外,記者還從多個渠道了解到,已停滯兩年,而今年又屢遭推遲的動車組招標,最快也將在8月上旬重啟。
未來普線增開160公里時速客車
依據公告,此次招標的726輛客車包括25T型客車226輛以及25G型客車(無障礙設施)500輛。
值得注意的是,25T型客車是為滿足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而設計制造的,最高運行時速160公里。招標單位包括昆明鐵路局、南寧鐵路局、呼和浩特鐵路局、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和成都鐵路局。
除呼和浩特鐵路局外,上述其余四家招標路局還參加了更低時速的25G型客車招標,該車運行時速只有120公里,500輛標的卻由包括哈爾濱鐵路局、沈陽鐵路局等共16個地方路局共同發布。
上述消息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一步,鐵總再招標的普通客車多半還會是25T型車,因為未來已打算在普線上增開時速160公里的客車,主要目的是拉開消費層級。
“這種線路雖然沒有高鐵快,但也算快速,最重要的是價格比高鐵便宜,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需求,更能有效緩解在目前高鐵成網、又必須持續高鐵建設的大環境下‘被高鐵’的爭議。”上述消息人士說。
據了解,之所以預留了另一部分相當數量的客車下次招標,是因為需要等待南、北車的部分機車交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就傳統鐵路客車制造的產能分布來看,南車和北車的份額差不多“四六”開。
貨車招標南北車恐被拖入價格戰
不同于“南北雙雄”(中國南車、北車)壟斷下的客車招標,有國有、軍工、民營等背景的企業參與的貨車招標自然競爭激烈。
中鐵投公告信息顯示,本次招標采購的28900輛貨車包括10200輛C70E型通用敞車、10200輛P70型通用棚車、7200輛X70型集裝箱專用平車和1000輛SQ6型凹底雙層運輸汽車專用車,以及300輛KZ70型石砟漏斗車,均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2年底,原鐵道部拆分前最后一次貨車招標(10000輛C70E型通用敞車),民營企業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濟南東方)以每輛貨車差價近2萬元的優勢,一舉拿下2800輛、價值10.4億元的最大訂單。
而其余十幾家全部兼備 “老牌”、“大型”、甚至“軍工”背景的國有中標企業,分別只中標其中的200~1000輛不等。如此懸殊的份額反差,在我國貨車裝備制造史上還是第一次。
造成上述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原鐵道部試水市場化招標改革,首次采用了“最低投標價法”,并相應取消了以往能夠反映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質量保證能力、技術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主要評價要素,由此還引發了巨大爭議。
雖然尚不清楚此次招標中,拆分后的中鐵總是否會繼續采用 “最低投標價法”,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獲悉,濟南東方雖然在上次招標中投標價格備受爭議,并且違約未能按時交貨,但豐厚的訂單還是讓其嘗到甜頭,又擴充了一定產能,對這次招標依然摩拳擦掌。
業界也因此擔憂,在既有難以停下的產能線下,為拿訂單,南車北車或被逼與濟南東方開打價格戰,甚至可能發生惡性競價的局面。
“我們已經根據上一次(即去年底)招標情況做出投標策略上的調整,準備了不止一套方案,以備隨時根據情況做出反應。”一位國有大型貨車制造企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和民營相比,國有企業的管理、科研成本居高不下,但即便貨車利潤空間已被壓縮到一定底線,鑒于上次失利和既有產能對訂單的需求,在競標價格上或許難免會吃虧。
“在考慮引入充分市場化競爭機制的同時,我們還是希望招標不要純粹以價格作為衡量。應充分考慮各企業的技術管理能力、產品運用質量等方面綜合因素。畢竟鐵路行業事關國計民生,產品運營安全尤為重要。”上述國有貨車制造企業人士表示。
動車招標或本月開啟
根據原鐵道部年初計劃,今年計劃采購1000輛機車、290列動車組以及4萬輛貨車,招商證券據此估算采購金額約1070億元,相比2012年900億元(606輛機車、222標準列動車和4萬輛貨車)同比增長約18.9%。
從本次招標規模來看,年內或還有大規模鐵路招標在醞釀之中。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停滯兩年多的動車組招標,在一再延遲下,或將最快于8月上旬重啟。有消息人士透露,第一單可能定向采購北車40余列CRH380B型車,后續則將主要以200公里等級的、南車造CRH2型車為主。
不同于普通客車領域南車北車的市場份額,在動車組比例上,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車相對份額較大,因為北車有唐山、長春兩個制造基地,南車只有四方一個基地。南車北車也由此在普通客車與動車組上有細微的產能差別,從而側重不同份額的車輛招標。
“中鐵總未來在南車北車之間會達成一種內部默契,即既定市場份額劃分上。”記者從鐵路資深人士處了解到,動車組招標不能光看各方獲得的招標數額,更要重點關注每年度的交付數量。據悉,為平衡南北車之間的現有產能,中鐵總將會把年度交付份額的比重大約控制在55%~45%。而在過去兩年,由于北車在CRH5型高寒車的生產上占有極大優勢,在年度交付上已經高于南車,這也直接影響各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經過多年轉型發展,南、北車已實現較為多元化格局,路外市場份額占比都已接近50%,即在生產客貨車、動車組的同時,在城軌車輛等新產品研發和市場上,形成“出口、城軌、路內”三足鼎立的業務局面。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