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引震蕩 如何才能保全你的資產
近期,人民幣匯率突然急速走低,其未來走勢變得撲朔迷離。如何才能規避匯率風險,保全我們的資產,在外匯、證券、樓市和消費等多個領域構筑起一道道財富的安全屏障,成了擺在我們投資者面前的一道課題。
人民幣貶值引震蕩
似乎是突如其來毫無征兆,近一段時間以來,投資市場無疑遭遇了一次人民幣匯率的沖擊波。8 月11 日,央行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298,較上一個交易日貶值1136 點,為歷史最大單日降幅。12 日,中間價再次下調1008 點。13 日,中間價繼續下跌704 點。正在人們無所適從之際,終于在8 月14 日人民幣對美元尾盤出現跳漲,為連跌3 日后首次上漲,收盤價為6.3918,較前一天的收盤價6.3990 微漲0.11%。而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為6.3975,也升值35 個基點。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人民幣走勢出現了止跌企穩的跡象,截至8 月19 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3963,不過這一突然發生的人民幣匯率轉向,仍然在市場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許多人都在揣測人民幣匯率波動背后深層次的含義,而其走向也一下子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特別是8 月18 日上證指數大跌6.15%,整個市場再次變得憂心忡忡起來。
張超是一位職業投資者,一向嗅覺靈敏的他對這次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謂是頗為關注。正好他的女兒馬上要去加拿大留學,需要換入一筆外匯,這不禁讓他有種“虧損”的感覺。與此同時他涉足投資領域比較廣泛,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無疑會對他的投資抉擇產生不小的影響。特別是此次事發突然,更讓他懸在半空中的心放不下來。其實像張超這樣的投資者為數并不少,雖然這幾天人民幣走勢有趨穩的跡象,本刊編輯部仍然接到了不少讀者的電話,他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就是人民幣未來的趨勢以及應對之策。
讓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央行對此的解釋吧。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美國經濟處在復蘇過程中,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年內加息,導致美元繼續走強,歐元和日元趨弱,一些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貨幣貶值,國際資本流動波動加大,這一復雜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戰。鑒于我國貨物貿易繼續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于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與市場預期出現一定偏離。因此,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
不過雖然有了央行這樣的表態,不少專家仍對人民幣未來的走勢表現出了一定的擔憂。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貶值2%本身對經濟刺激不大,但可能會有一輪持續的貶值,比如5%以上的幅度。國泰君安(19.25, 0.49, 2.61%)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則提出,人民幣仍存3%貶值空間。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也稱,人民幣匯率在近期可能保持在較弱水平上,并呈現較大波動性,預計未來一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將走弱至6.50。
與此同時,來自宏觀經濟層面一系列數據也讓人民幣的走勢蒙上了陰影。海關統計數據顯示,7 月進出口總值同比降8.2%,其中出口1950.97 億美元,同比降8.3%;進口1520.72 億美元,同比降8.1%。貿易負增長雖然有去年基數較高原因,但同時也表明下半年出口形勢并不樂觀,而內需也相對疲軟。有觀點認為,從最新數據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下半年宏觀調控政策或繼續加碼。鑒于消費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在下降,而房地產也可能沖高回落,增加凈出口就成為宏觀調控重要選項。而為了刺激出口,人民幣匯率不得不貶值。此前IMF 也公開承認,人民幣并不存在低估問題,實際上,經過幾年匯改,人民幣匯率已經達到均衡匯率水平。
匯率彈性將會加大
市場仿佛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那么未來人民幣會不會大幅貶值,其走勢究竟會如何呢?為此,本刊記者專門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教授。黃澤民教授對近期出現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并不感到意外。他說:“從匯率機制改革層面看,這次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應該是可以預期到的,當然這次央行的動作有點‘猛’,引起了市場比較大的關注?!?/font>
近期市場議論得最多的就是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那么中間價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對此黃澤民教授給出了一個清晰的解釋:“匯率機制改革的計劃早已有了,包括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這一點,但很多人并不很清楚,究竟什么地方需要改?其實要完善的地方還是有很多,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比如表面上看對美元可以上下波動2%,但這個2%以什么為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中間價,所以這個中間價其實是一個‘行政價格’。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央行每天報的中間價和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實際上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其實到目前為止,央行的這個中間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也沒有向大家說明清楚。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解釋,央行這個中間價,它是參考了市場價,然后通過行政力量來決定的,主觀性比較強,而央行卻可以通過中間價來確定匯率波動的方向。”
黃澤民教授并不認同人民幣會大幅貶值的觀點,他認為這次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革,還是在為資本項目開放奠定基礎。他說:“當然這次動作的確有點‘猛’,以至于有些人認為這是不是開啟了一個人民幣貶值的通道,未來還會持續貶值。但我認為沒有這種可能性,目前并不存在人民幣貶值的經濟基礎。其實人民幣未來的走勢,首先還是要看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然后是看整體的對外經濟情況。目前宏觀經濟的各項指標,包括財政指標,以及我們正在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等等措施,都是不支持人民幣匯率繼續貶值的。我認為在經濟轉型的情況下,反而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宏觀經濟更有利?!?/font>
不過,黃澤民教授也指出未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會進一步加大:“我覺得央行主要是要增加匯率的彈性,這一點倒是值得關注的。此外大家也不必過于擔憂,因為如果匯率真的發生非理性波動,央行完全可以通過窗口指導來進行調控,央行能使用的手段和工具有很多。我對人民幣的匯率充滿了信心,這次貶值只是一個短期的波動?!?/font>
同樣,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認為,央行修改中間價報價是一個技術層面的變化,目的是解決過去一段時間中間價與市場匯率持續偏離的問題。中間價貶值是由于此次完善報價所帶來的一次性調整,不應該被解讀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
以變應變保全資產
文章寫到這里,大家對這次人民幣“貶值”事件的脈絡應該是非常清晰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前發生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市場的影響仍然比較有限。不過,雖然人民幣并不具備持續貶值的趨勢,但有一個理念卻是我們必須了解的,就像黃澤民教授指出的那樣,未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將會進一步加大,升值和貶值可能會交替發生。其實長期以來,很多投資者已經形成了一種人民幣只漲不跌的慣性思維,現在是到了該換一換腦筋的時候了。未來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更為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張超那樣,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同樣也是一種風險,而這也引出了本組文章的主題——如何更好地保全你的資產。
什么是保全資產?它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提前準備,更是一種度身定做的資產配置和調整,它能讓你在風險來臨時減少損失,進一步增加資產安全性。對一些經濟信號的熟視無睹是得不償失的,此前發生的股市大跌已經給了我們非常慘痛的教訓,許多投資者就是因為沒有能提前做好保全資產的規劃,最后招致了巨大的虧損。所以在人民幣“風險”可能性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時刻留意投資市場出現的新變化?,F在不妨提前一步,看看在當前形勢下需要做好哪些保全資產的準備。
當然,除了匯率之外,目前的宏觀經濟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新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 月末,中國央行口徑和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連續第二個月雙雙下滑,單月降幅均創史上最高紀錄,7 月央行口徑和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環比減少規模分別約為6 月的2.7 倍和14 倍。其他一些數據也表明,目前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與此同時,最新公布的7 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6%,卻出現了反彈的跡象。
諸多的不確定性也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少新的課題,特別是投資和理財思路的調整,是當前應該盡快加以回答的問題。
(黃羅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