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貼廣告難解困局 快遞業漲價呼聲再起
包裹貼廣告難解利潤困局 快遞業漲價呼聲再起
在尋求差異化和新的利潤增長點的路上,快遞企業們絞盡腦汁。
近日,有消費者在其圓通的快遞包裹紙箱一側發現,該紙箱貼著一張銀川某醫院的廣告。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快遞公司的個別區域出現過類似的事情,不過由于最終呈現的效果不佳,而中斷了這種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事物的出現并不是偶然。近年來,快遞行業的利潤持續下滑,快遞公司們一方面在致力于將快遞價格穩步提升,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新的利潤點幫助公司持續發展。而快遞包裹廣告的出現,正是快遞公司在此背景下的一個小小嘗試。
各種差異化嘗試
實際上圓通當地加盟商的做法并不算行業首例。圓通此事件之前,就有不少民營快遞的區域加盟商將一些廣告放置在快遞件上,并借此賺取一定的廣告費用。
“我們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并且也試行了一段時間,對于合作的商家有一定的宣傳效果,但是發現這樣的廣告形式讓大部分的消費者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抵觸情緒,傳播效果并不如此前預想的那樣明顯。”全峰快遞董事會秘書戴長征這樣告訴記者。
有嘗試過這種方式的快遞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最主要的合作方式按單量計算,每貼一個快遞單的廣告收取3毛錢左右的費用。
“這其實是快遞行業發展過程中尋求差異化的一種嘗試,可能不會成功,也可能在試水的時候發現新的盈利空間。”前述快遞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從目前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類似這種快遞包裹上面貼片廣告的形式僅僅只能說是差異化中的極其細分的形式,快遞行業更多的還是需要差異化的服務來體現。”
差異化嘗試的背后,則是對于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渴求。包裹上的貼片廣告僅僅是表現形式之一,而目前快遞公司們不約而同地尋找到一個更加可行的利潤增長點——海淘。
據美國知名在線支付提供商PayPal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海淘消費者達1800萬人,海外購物額高達2136億元。據預測,到2018年,海淘消費者將達到3560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看到如此大的市場,2013年民營快遞龍頭順豐首先試水海淘業務,上線海購豐運。到了2014年,申通、韻達等公司紛紛開始涉足海外業務,或是搭建平臺亦或是直接成立海外公司。
涉足的最終目的就是看中了高達15%-25%的海淘利潤率,而一些渠道的利潤率更高。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則是低于5%的國內普通快遞的利潤率,一些運營不佳的快遞企業的利潤率甚至低至1%。
提價勢在必行
快遞包裹上出現的廣告雖然說并不代表主流的趨勢,但是其出現的背景則不能忽視。
近年來,快遞價格的不斷探底,一些快遞企業的加盟商開始虧錢、甚至倒閉。2014年“雙十一”之前,作為“三通一達”中的代表,申通公開表示將在“雙十一”期間提高快遞價格。而申通方面給出的理由正是和偏低的快遞價格有關。
申通方面稱:“根據過去三年的數據,‘雙十一’期間,由于沒有采取淡旺季差異價格,快遞公司一方面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卻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2014年申通快遞的量將達到2000萬票,增長將在100%以上)狀況,不盈利或虧損的現象較為嚴重。”正是基于此,申通提高了快遞的價格。
雖然申通的這輪漲價并沒有引起較大的行業連鎖漲價,但是申通在“雙十一”這個特殊的時期提價卻在對外傳達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快遞行業的低價時代或將要過去。
實際上,記者近日就快遞漲價的問題曾經問過多家快遞公司的負責人,不出意外的是,“漲價”成為了快遞公司新的一年較為迫切的愿望。
“目前的情況是,快遞的價格長期處于價值之下,而長期的低價運營讓各地不少的加盟商都怨聲載道,更有一些加盟網點在去年已經關閉。”有快遞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快遞收入上不來,后期所謂的快遞人員的服務就很難得到提升,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下去行業將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
不過當大家統一了快遞行業漲價的觀點之后,所要做到的就是和各部門進行有效的協調,漲價之路必定艱辛。
2014年,在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快遞企業因為聯合漲價而被有關部門以涉嫌壟斷叫停的事件。
不過多數快遞企業人士表示,快遞價格終將會回歸理性。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