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明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可能性大
年化收益率超6%
高收益理財產品年末扎堆亮相
錯過這一輪可能就沒了
業內人士分析,明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可能性大
最近股市大起大落,讓不少股民捏了一把汗。如果想享受穩健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進入年末,各期限、各類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飆升,年化收益率超6%的產品比比皆是。
利好
年末理財產品“盛宴”開啟
年末向來是銀行理財產品向投資者放“大禮”的時間,今年也不例外。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一些城商行發售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6.5%,不少銀行門口的LED屏上,也在向客戶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其實今年四季度以來,貨幣市場比較寬松,理財產品收益率一直都不高,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的產品都非常罕見。不過隨著年底臨近,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在最近一周集中發售。
預期收益率最近上升最明顯的,還是1個月以內期限的理財產品,目前平均預期收益率4.2%~4.6%。
“1個月以內期限理財產品都不會投資實業項目,基本上都是用來周轉資金的。”中信銀行一位理財經理說,這說明年末資金面相對還是比較緊張。
不過,今年下半年以來,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也越來越少。銀行為保存款,紛紛拉長了理財產品的期限,開始主推半年到一年的中長期理財產品,這也造成了最近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增多。
此外,隨著股市的大熱,銀行理財產品也開始在其中分一杯羹。不少銀行都推出掛鉤A股各指數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8.5%。
但這種產品風險也更大一些,如果股市漲幅或是跌幅超出理財產品設置的范圍,那么高收益就成浮云了,只能兌付本金或是得到很低的收益。
分析
明年理財產品收益可能下滑
如果考慮投資銀行中長期的理財產品,多家銀行的客戶經理都建議,年末是不錯的機會,明年收益率下滑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利率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我們預計明年會有一到兩次降息。”中國銀行理財經理楊先生說。
楊先生說,從目前公布的經濟數據看,國內經濟增長并不那么可觀,因此目前研報普遍認為,中國進入降息周期是大概率事件,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降息的大環境下不會有很好的表現。
此外,這段時間《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目前修改建議已經上報,明年應該就會擇機實施。
修改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消商業銀行存貸比硬性考核。這個被稱為銀行家們“最不中意”的監管指標的存貸比取消后,銀行打存款“保衛戰”的熱情就會降溫。
“一旦取消存貸比這一硬性考核,商業銀行發售理財產品的動力會隨之減少,未來高收益理財產品或更加罕見。”楊先生表示,從這一點上說,今年年末這一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以后難得一遇的“盛宴”。
(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