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6 08:34:00 來源: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閱讀提示|“芒種前后麥上場,男女老少晝夜忙。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驕陽似火,中原大地到處都是麥田搶收的身影,原來希望的田野,變成了收獲的糧倉……
【來歷】節氣中最“農業”一個字就是“忙”
在你閱讀今天的報紙時,一個獨特的節氣已經悄無聲息地到來:今日2點零3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正式降臨中原大地。
上一個節氣“小滿”,是吹響了夏收的集結號。“芒種”時分,正是農事如火如荼之時。和其他節氣相比,芒種非常“低調”,既不像驚蟄、大暑對天氣傳神的描述,也不像立冬、春分形成有流傳廣泛的習俗。芒種,沾著濃濃的鄉村泥土的氣息,數千年來,一次又一次提醒著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情。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記載。眾所周知,二十四節氣是為安排農業生產而來的,但是流傳至今,直接和農事聯系的只有小滿、芒種了,其中,芒種無疑是最具農業氣息的。
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芒種的“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割,“種”字則象征谷類作物開始播種。所以,有人也把芒種叫做“忙種”,既“稼”又“穡”,突出的就是“忙”字,這是農家一年中時間最趕的時候。
【搶收】黃河兩岸吐金黃五月中原糧滿倉
6月初的黃河,汛期將至,水量逐漸豐沛。記者駕車沿黃河大堤行駛,極目遠眺,母親河兩岸一片金黃,數不清的飽滿麥穗簇擁著,一種獨特的香味飄散在空氣中。一個月前希望的田野,已經完全成為豐收的糧倉。
農歷進入5月,天氣逐漸干熱,我省很多地方迎來高溫天氣。當都市里的人們爭相躲進空調房中不愿露頭時,已準備多時的農民兄弟正頂著烈日奔向田間地頭,在整個中原大地上演搶收大戲。據省農機局統計,截至昨日,全省收獲小麥5859萬畝,已超過總面積的7成。職業的收割機大隊,結束了黃河以南的工作,正浩浩蕩蕩向黃河以北進發。
農田里機器轟鳴,農民揮汗如雨,城里可能感受不到。不過,在芒種到來的日子里,有時間可以去郊外走一走,聞一聞新麥香,自然能體會到“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意境,這是鄉村農忙時獨特的美景。
【氣候】芒種過后一樹梅子家家雨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南宋詩人趙師秀的這首《約客》流傳千載,生動地描述了農歷5月上旬,江淮地區的氣候特點,陰雨不斷,也是梅子成熟時,故稱“梅雨”。又因空氣濕度大、氣溫高,物品容易發霉,也有人稱“霉雨”。
敲響“梅雨”時節到來鼓點的,正是芒種。芒種過后,中原地區開始向雨季過渡,天氣也逐漸由干熱向濕熱轉變,極端惡劣天氣出現概率升高,如龍卷風、冰雹、狂風、暴雨、干旱等都有可能出現。
據省氣象臺消息,今天白天,三門峽、洛陽、安陽、鶴壁、濮陽、新鄉六地有陣雨或雷陣雨,其中雷雨時局部伴有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避讓。
伴隨濕熱天氣的到來,各種食物發霉很快,蚊蟲也開始滋生,以傳染病為代表的疾病的危害正在加大。
【養生】起居宜早飲食需淡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一民間描述,傳神地刻畫出芒種過后人的狀態——懶洋洋。此時,養生專家建議,勤洗澡,勤換衣物,早睡早起,一旦熬夜過深,第二天很容易昏沉一整天。中午時,可以適當小憩,保證下午的工作狀態。
隨著天氣炎熱,很多人開始沒有食欲。專家建議,除補水外,飲食方面也要調理,應以少油膩、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吃山藥、大米、大棗、雞肉、牛肉、蕎麥、豆類等。如果沒有胃口,可以多吃一點水果,像西瓜、苦瓜、番茄等偏涼性蔬菜。(記者劉學增文洪波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