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0 08:16:00 來源: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閱讀提示|昨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民用運輸機場管理條例》,并定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新增了機場管理機構應編制航班延誤和取消服務保障工作規范等內容,引起廣泛關注。
機場將對航班延誤或取消負服務責任
條例新增:機場管理機構應當編制航班延誤和取消的服務保障工作規范,并制定相應工作預案,造成旅客、貨物滯留時,應當及時通報航班信息,協調有關單位做好應急服務和善后工作。航空運輸企業及其代理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服務承諾,為旅客和貨主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給予經濟補償。
疑問1:航班延誤或取消的信息該由誰負責發布?
經歷過一次航班大延誤的王先生說:“(當時)沒有人出來解釋,一直等,也沒有個準信什么時候能飛。航空公司與機場之間相互推諉,誰都不管。沒有食宿,大廳里躺滿了人……”
機場方面則稱,機場與航空公司簽有協議,航班延誤后,瓶裝水、配餐、住宿等由航空公司買單,對方不授權,機場不提供。
新增條例讓機場管理機構成為服務保障工作、規范編制和航班信息通報的主體,一位業內人士說:“這意味著機場在航班延誤或取消后,具有重要的服務責任?!?/font>
疑問2:乘客怎么知道造成延誤的真正原因?
楚先生稱,在他遭遇過的航班延誤中,最多的解釋是“天氣問題”或者“航班流量控制”,“天氣可以理解,空管、安檢等其他原因該如何確認?以誰的標準確認?會不會‘店大欺客’?”
楚先生的擔心絕非多余,乘客與航空公司之間信息明顯不對稱,乘客也缺乏充足的博弈手段。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就說:“航班延誤的主要責任在航空公司,占四成,其中航班編排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比如航班編排過緊,中間飛機維護、衛生打掃做不完,顧客就被耽誤了。”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隨著民航政策的不斷完善,這種狀況有望得到解決。將來會有一種囊括機場、航空公司、空管的綜合信息系統平臺,有望打造成三位一體的統一指揮調度中心,有利于信息傳輸的準確、全面和暢通。
建議由第三方機構公布航班延誤原因
不過,也有乘客建議,既然機場或航空公司有可能在信息發布中作假,是否可以找第三方發布機構呢?
對此,有知情人告訴記者:“以后不會有第三方機構發布這些信息,但會有第三方機構監督這些信息。發布原因后,相關部門是要承擔責任的,不可能一發了之?!?/font>
但他也認為,對于航班延誤或取消原因的認定,涉及各機構的利益,前期相關部門很可能會相互推諉,但信息的發布和認定最終會越來越透明和規范。
在機場隨地吐痰可能被處罰
條例新增:在機場組織展覽、問卷調查、咨詢、文娛、體育等活動;舉辦商業展銷會、促銷會;開展募捐活動;拍攝影視片等行為,都應當由機場管理機構同意。違反規定的,由機場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在機場凈空保護區,禁止升放影響飛行安全的氣球、孔明燈和其他升空物體。
此外,在機場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隨地便溺,亂倒垃圾、污水、糞便等,也將受到處罰。
疑問:作為企業,機場有行政處罰權利嗎?
機場作為企業,被賦予行政處罰權合適嗎?
對此,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四川稱,這不僅是機場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有法可依的?!缎姓幜P法》第十七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全國人大法工委對《行政處罰法》的解釋中認為,民用機場是公共基礎設施,公共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承擔應急救援,抗震救災,衛生防疫,社會治安等公共事務。
因此,他認為機場管理機構作為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可以被授予一定的行政處罰權。但執法人員應當取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執法身份證件,罰沒款應全部上繳國庫。
未來將增加機場反恐防暴力量
條例新增:機場所在地人民政府、民用航空管理機構和機場管理機構應加強機場范圍內的安全保衛和反恐防暴工作,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機場公共安全。
王四川表示,目前機場公安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現有公安人員力量明顯不足,增加機場公安力量建設,可以保證安全保衛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