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樓市兇猛:商品房庫存減少 “地王”催漲房價
鄭州“地王”頻出,尤其是8月18日龍湖新地王誕生后,鄭州樓市一夜之間“高燒”,有樓盤售價直接每平方米上調5000元,甚至有樓盤搞起了競價拍賣。
目前鄭州房價已經破萬,房價的“天花板”在哪?國內一線開發商在鄭州土地競拍市場“廝殺”激烈,鄭州樓市又將何去何從?
?據鄭州市房管局數據,今年前7個月,新房和二手房價格都在持續上漲中。樓盤一次性調價5000元/平方米、一日清盤、競拍選房……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房價如此瘋漲?是真實的剛需還是開發商抬價?或者是投資者炒房的結果?購房者究竟是理性購房還是盲目跟風?
政策寬松
業內人士介紹,今年鄭州房地產市場的向好,首先得益于政策的寬松。
“首套房首付降至20%,二套房首付降至30%。”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介紹。今年2月19日,財政部發布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通知,同時,對個人購買家庭改善性住房,進行減免稅。
“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總體回升主要是由于減免稅費、降低首付比例、調低房貸利率、鼓勵農民買房等多種利好政策促進和市場預期變化所引起的。”宋向清表示,這些房產政策的實施,刺激了購房市場的需求。
庫存量減少
鄭州商品房的庫存量也在逐漸減少,已經到了恐慌警戒線。
鄭州市住宅與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葉琦介紹,到去年底,鄭州市區商品住房去化周期8.3個月,比2014年底的9.7個月減少1.4個月,處于合理區間。
在地產領域,庫存1至6個月能售完屬于供不應求,超過12個月售完才會考慮庫存積壓因素。“正常情況下,在一個城市中,庫存規模維持在8~12個月的去化周期屬于正常水平。不過這也正好說明鄭州住宅市場銷售狀況良好,房價上揚不缺少動力”。
但進入2016年,在國家去庫存政策紅利的影響下,鄭州商品房存量逐步下降,6月底存量524.6萬平方米,按上半年月均成交量計算,鄭州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不足4個月,庫存略顯緊張。
到了今年7月底,鄭州市商品住宅市場庫存量為215.70萬平方米,按照近3個月月均143.42萬平方米的去化速度計算,庫存去化完畢僅需1.5個月,已達恐慌警戒線。
“地王”催漲
2016開年以來,鄭州已出爐了10宗“地王”,地價屢創歷史新高。直至7月8日萬科一擲25億元拿下鄭州主城區地塊后引起市場強烈震動。老段子“今年沒買房,一年又白忙”被“今天沒買房,一年又白忙”的聲音取代。
7月8日后,鄭州樓盤一周單價漲了1000元/㎡以上的有16個,漲了1000元/㎡及以內的則高達35個,最高的一家樓盤一次性漲價3000元/平方米。有的地產商甚至一月內漲價超過30%。一戶90平方米的住房,近兩個月來售價上漲超30萬元。
到了8月18日龍湖新地王誕生后,有近20個樓盤調價,最多的建業天筑一次性調價5000元/平方米,還有部分樓盤封盤不賣。8月21日到22日,鄭州有鴻園和金茂成兩個樓盤一日清盤。而有一家樓盤甚至采取了競拍的方式選房,令人咋舌。
河南廣運置業集團執行總裁師凱倫認為,龍湖地區的“地王熱”對于鄭州普通住宅價格沒有現實的普遍比較意義,但對鄭州普通住宅房價上漲預期,有暗示意義。
投資者進入
業內人士介紹,在鄭州,有了不少來自外地的投資客。“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房產價格實在太高了,他們想炒也炒不動,因此,不少人就轉戰到鄭州等二線城市了。”本土房產交易平臺真二網合伙創始人鄧鵬介紹,在他們接觸的客戶中,外地來的投資客數量在逐漸增多。
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表示,鄭州房價飛升和中國經濟轉型也有一定關系,投資大環境不好,加上寬松貨幣政策的鼓勵,導致炒房成了一項重要投資。
鄭州市房管局發布的2015年1~9月鄭州市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前9個月,根據購買商品住宅人員戶籍分類數據,其中本市購房人群占比26.45%,外地購房人群占比73.55%。“在外地購房人群中,本省其他地區(除鄭州外)占比65.47%,外省市占比7.89%,其他占比0.19%”。
“聽說合肥購房團已經到鄭州、長沙掃房了。”業內人士表示,周邊省份的省會,特別是合肥的房價漲得特別厲害,房價遠高于鄭州。但從區位、交通等方面相比,合肥不如鄭州,這也說明鄭州房價還有不小的上漲空間。
宋向清介紹,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率先上漲被抑制,但房價猛漲確實嚇住了很多人,這波恐慌和投機潮波及二線城市,投資客紛紛進入沒有限購的二線市場。“有人估計,在鄭州的這波購房者中,至少20%是投資客”。
“恐慌性”市場
對于已經無法用理性來形容的土地市場,更無法用理性來判斷房價。人們認為房子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今年上半年鄭州房價每平方米漲了1006元,相當于一套房(100平方米)在這期間上漲了10萬元。”上周剛擠破頭在南陽路與黃河路交叉口附近樓盤“搶”到一套房子的張先生說。根據鄭州市統計局數據,2015年鄭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099元。也就是說年初你一猶豫,三年多又白忙了!
鄭州市民劉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稱:“4個月前,老母親以2.5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了建業海馬九如府近400平方米的房子,半年不到可凈賺800萬元。我在北京、上海、河南開了3家公司,做的是互聯網+影視的熱門行業,上百名員工,折騰了7個月,賺的錢不到80萬元。”
7、8月份以來,開盤即清盤的消息不時傳出,撥動著每個購房者緊繃的神經。面對如此緊俏的市場,二手房一日上漲15萬元的消息一時傳遍了大街小巷。在此情況下,房產中介更加惜售或坐地漲價,進一步加劇了供求矛盾。購房者也陷入恐慌,著急買房的不在少數,他們堅信,房價還會再漲。
“今年一季度,鄭州樓市的量、價較為平穩,但由于一線城市的傳導效應,二季度鄭州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加上其他多種因素的疊加,包括國家的信貸政策,國家和地方從去年開始推出的一系列去庫存政策,鄭州土地市場上‘地王’頻出等,整體上房價呈現上揚態勢。” 王牌智庫(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官同君說,這種情況給老百姓造成了一種恐慌,老百姓被恐慌裹挾著往前跑。“‘地王’帶給人們最大的影響是對房價的預期,買漲不買跌,道理就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