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高層住宅不利于健康 倡議增加獨棟式住房
他提出我們應該增加獨棟住房,讓人住得更舒服,而不是把人都集中到高層、多層的樓房中去。
6月25日,中原經濟高峰論壇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在鄭州航空港區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受邀出席,并進行城市生活主題演講。
其中他提出一個觀點,是關于居住形態的。他提出我們應該增加獨棟住房,讓人住得更舒服,而不是把人都集中到高層、多層的樓房中去。
目前,我國獨棟房屋所占的比重特別小,歐美國家大大超過這個,比如在荷蘭,數據顯示,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等主要城市,獨棟房屋遠超單元樓房,前者占總房屋的比重一般為50%,甚至80%。
同時,對高密度居住環境與人的心理和生理惡變之間的關系,環境心理學已經有明確結論。VANVEIET研究發現,高密度住宅對成人和兒童都有負面影響。住在多層或高層住宅中的孩子,在一些生活技巧的學習上發展較遲鈍,且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較富于侵略性,容易失眠。研究者還指出,樓層越多的住宅對居住者負面影響越大,對于只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來說,負面影響更大。
住在高密度住宅內,會導致更強烈的擁擠感,并且出現其他負面影響,如安全與滿足感較低,與其他居民的關系惡化;低密度住宅區內,尤其是獨立式住宅區內,鄰里間的互助明顯大于人口密度較高的高層以及多層公寓。
對于獨棟房屋的比重能不能提高到占所有房屋的60%以上,黨國英說,很多人會提出中國沒有地,耕地有紅線等問題,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只是因為存在工業用地占比過重等問題,希望通過一些舉措,能讓國人的居住形態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