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2號線開通 公共自行車配套項目再引關注
鄭東新區CBD附近的公共自行車使用率比較高
隨著鄭州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今日開通運營,鄭州地鐵大十字骨架終于成形。深入市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這一交通大動脈,勢必將引來更多客流,也讓公共自行車配套項目能否在沿線全面鋪開問題,成為不少市民的共同期待。
就此問題,鄭州市交運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交通部綠色交通試點城市計劃的一部分,公共自行車項目在市區推廣實施問題已經上報至鄭州市政府,等待審批。
呼聲
地鐵沿線配套公共自行車,能否全線鋪開?
在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運營近3年的基礎上,2號線的開通讓鄭州軌道交通“十”字形骨架終于成為現實。
該軌道交通骨架的成形,將在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促進城市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貫穿鄭州主城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這兩條主干線路,因為有了換乘站的首次發揮效應,也將會帶來更多客流。
“鄭州地鐵的覆蓋面依然不足,出了地鐵站之后的后續出行問題,還有待解決。”有分析人士說,作為對癥下藥的成熟做法,當前在鄭州市CBD區域運行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有必要在鄭州地鐵沿線全面鋪開,惠及更多市民。
這一建議,不少上班族在受訪時也都表示認可和支持,是他們的共同期待。
在鄭州市豐產路文化路口附近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劉女士說,她家住在鄭東新區東風南路附近,隨著2號線的開通運營,乘坐地鐵上下班將會是她的首選,但如果在2號線關虎屯站下車,還有一段大約2公里的路要走,讓她發愁。
“上車下車,自己攜帶自行車肯定也不方便,要是能有公共自行車就太好了。”她說。
觀察
鄭州CBD區域公共自行車廣受市民青睞
對于全面鋪開公共自行車的建言,在鄭州市地鐵1號線會展中心站附近上班的不少市民都是感同身受。對這種環保、便捷的出行方式,他們也都很期待。
8月12日周五早高峰、8月15日周一早高峰、8月16日周二晚高峰,大河報記者曾連續3次在鄭東新區CBD內環區域,對公共自行車停靠站點進行觀察。
結果發現,不管是位于商務西八街會展中心站B1、C2出口外的停靠點,還是位于CBD內環沿線區域的其他諸多停靠點,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率都比較高。多個寫字樓下的停靠點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局面,一些上班族不得不步行前往地鐵站。
根據鄭東新區管委會去年發布的消息,該區域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共有32個租賃點,主要分布在鄭東新區CBD商務內環、商務外環路的各出入口,以及CBD周圍的地下停車場、大型寫字樓附近,共投放大約1000輛公共自行車。
鄭東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域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只是管委會在自己轄區內搞的便民措施。按照計劃,他們會推進該項目在龍子湖高校園區、龍湖區域的配套銜接,但不太可能將此延伸到鄭州地鐵1號線、2號線的其他站點和區域。
分析
推廣公共自行車需平衡多方利益
對于公共自行車的推廣呼聲,多年之前鄭州坊間已經出現,官方也曾有過實施計劃,也曾有私營企業小面積運營,但最終都淡出公眾視野,不了了之。大面積推廣公共自行車項目背后的諸多難解之題,也逐漸顯露于社會。
一位接近鄭東新區CBD公共自行車項目的官方人士說,在該項目實施之前,他們也曾吸取過不少教訓。比如,該項目之所以是由官方投入和運營,就是為了防止一旦由企業操盤后,可能因為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愿意投入等問題,導致項目擱淺或爛尾。
“即便是政府運營,依靠現在的‘90分鐘內免費,超出以后每小時1塊錢’的收費標準,能否保證盈利還是一個問題。”他說。
在去年6月21日由鄭州市交運委發布的《關于推進綠色交通城市重點支撐項目的通知》中,鄭州市區公共自行車項目的實施主體已經明確為鄭州市市屬國有企業——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從私營企業到國有企業的傾斜背后,體現了政府對該項目的慎重態度。一方面,如何保證項目實施后的盈利問題,可能依然是一個不好解決的難題。畢竟,項目大面積鋪開,需要較大的投資,無論是對私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會是不小的支出。另一方面,如果公共自行車覆蓋足夠廣泛,勢必會搶走現有的公交接駁客流,如何平衡多方利益,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