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 08:58:00 來源:信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我市已到購房好時機”“再不'救市'就崩盤”“買一套房可落戶5人”……面對樓市低迷調整,一些城市近期頻頻或明或暗出臺政策放松“限購”,惟恐被貼上“救市”的標簽。但在不少“救市”怪招背后,是地方政府對樓市下行的集體焦慮。土地財政壓力下,政府“有形之手”底線在哪?
地方政府頻出救市“怪招”
與高調的限購相比,一些地方近期出臺的“救市”的舉措不僅花樣翻新,且多為偷偷摸摸,一些舉措甚至被稱為“沒有底線”。
—口頭傳達“放開限購”。濟南自7月10日起取消商品房限購政策,但要求“只做不說”,南昌緊隨其后“口頭傳達”放開限購。近期,廣州、杭州等地的部分區域的樓盤陸續低調松綁,政府對開發商僅限“口頭傳達,不發文件”。
—放寬戶籍“變相救市”。7月初,廣西北海、玉林等部分城市出臺新政,居民不僅可以在南寧市購房,而且可落戶南寧。呼和浩特、海口、武漢等城市近期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如海口就強調,購單套房120平方米以上可落戶5人。
—頭條號召買房。常州日報近日的頭版頭條刊發文章《我市已到購房好時機》,以市房管局發布的今年上半年分析數據為切入點,從商品房銷量、市區供銷比、商品住房均價已無下降空間等3方面論證“近期是常州市民買房的好時機”。
—“安家補助”變“房補”。安徽滁州市房管局等部門近日聯合發文,公布當地就業創業人士安家補助申請辦法。當地規定,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技師,凡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當地首次購買普通商品住房(144平以下,不含二手房)即可申請補助。
用好“有形之手”平衡管放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地方政府或偷偷、或變相、或越位“救市”背后,是對樓市下行的焦慮,對“分類調控”的迷茫,更是土地財政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南京工業大學不動產研究所的副所長吳翔華表示,各地之所以出臺“限購松綁令”,核心原因在于地方財政稅收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在沒有房地產項目作為稅收支撐、實體經濟增速低迷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房地產項目來增加政府收入。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正從總體偏緊逐漸轉為結構性過剩。國家統計的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調整,短期確實對經濟運行產生一定壓力,但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從長期來講,既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運行,也有利于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值得警惕的是,從實踐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幾乎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加劇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癥,如飲鴆止渴。
“全國中心城市不應無底線、無條件地放松限購。”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秦虹表示,從長期看,取消購房資格限制,違背了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保證合理購房需求的調控初衷。中央政府今年將繼續堅持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政策,從而讓真實的需求可以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