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7 08:4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在京發布的《2014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逐漸由“政策市”走向“市場市”,這主要是由于政策、資金、供求和預期等因素出現了明顯轉向。報告預測,在其共同作用下,樓市調整還將持續,房價下行還將持續。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房價進入下行區間,直接地反映出樓市正在進行著一輪調整。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978元/平方米,環比下降0.32%,為自2012年6月以來的首次環比下跌,且下跌城市數量超六成;同比雖仍上漲7.84%,但漲幅已自年初起不斷縮小。上半年樓市由“過熱”轉為“偏冷”,市場成交清淡。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7.8%,銷售額下降8.5%;其中,住宅兩項銷售指標分別下降9.2%和10.2%。
報告認為,今年樓市進入調整周期主要源自于房地產行業四大內外部因素發生了明顯轉向:
一是政策思路轉換。房價處于下行通道時,政府不再輕易出手救市,并將密切注視地方政府的各類托市行為,必要時予以糾偏。二是資金環境轉變。資金環境延續緊張形勢,開發商資金來源增速“斷層式”下滑迫使其合理定價推盤,銀行個貸政策收緊也對置業者購房需求形成抑制。三是供求關系逆轉。供需關系的明顯逆轉導致總體庫存大幅攀升,出清周期明顯拉長。四是市場預期轉向。樓市趨冷使只漲不跌的預期發生根本扭轉。
報告預計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樓市調整還將持續,房價調整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下半年,信貸緊張和樓市調整有望持續。在供給端,為適應新的宏觀金融和市場環境,開發企業將適時調整銷售策略,更加合理地制定新盤價格,以加快銷售回款速度,緩解業績目標和庫存高企壓力。
在需求端,由于商業銀行按揭貸款額度總體偏緊,個貸利率上浮使相對購買力下降,申請門檻抬高和放款速度變慢也抑制了購房需求的釋放。同時,市場預期改變使置業者觀望情緒濃厚,加劇了房價下行壓力。而由于購房需求價格敏感,當房企理性定價時,需求將有入市傾向,成交有望在相對較低的價位促成。綜合來看,預計房價調整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