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08:31:00 來源:大河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方便、快捷、經濟,是BRT公交系統的最大優勢,已經通車5年的B1線路,日均客運量已經達70多萬人次。那么昨日開跑的B3,將會為整個公交系統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優化 B3開通,“收編”最擁擠線路
與B1主線開通時的情況不同,B3的車長來自“四面八方”。其中,原來的215路和218路的車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在B3開通的同時,為了減少線路重復,行駛在三環上的215路和218路撤停,人員和車輛調配至三環快速公交系統正式被“收編”。
史上最擁擠的線路、鄭州最長的公交線路……說起215路來它有著眾多的“頭銜”,這些“頭銜”的背后,有著強大的客流需求。在線路設計上,B3與215路走向相同,但是B3線路站距相比215路較長。
那么,三環沿線215的原客流乘車會不會不方便呢?
鄭州市公交總公司運營處處長張捷說,在設計B3線路時,首先是不影響原來215路乘客的沿線出行,為了解決三環沿線(西三環建設路立交和北三環文化路立交)快速公交主線覆蓋不到區域市民換乘,在主線開通試運營的同時開通兩條接駁支線:B30路和B33路。
影響 三環開通BRT,二環BRT減負
68路從科學大道西四環到火車站運營了近20年,每天的客流有2萬多人次,為減少線路重復,從昨日起68路與B12路合并,68路成為歷史,與其一同“消失”的還有被撤停的106路。同時,優化調整5條二環快速公交支線:B19路、B25路、B35路、B38路、B53路。新開通了176路、177路,優化調整了10條公交線路,合并撤停及取消了14條公交線路。
開通B3,為何還有如此大規模的線路調整?三環快速公交項目顧問徐康明介紹,B1路與B3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流,但是由于B1相比常規公交更加的快捷,會吸引一部分乘客從三環外通過支線進入B1系統,再通過換乘到達目的地。三環開通BRT后,這部分客流直接通過三環快速公交系統進行換乘,為二環的BRT減負。但是從整體來講,兩個環線上的客流都會呈上升趨勢。
為了讓三環快速公交更加快捷,B3主線分別在南三環大學路、西三環沁河路和電廠路公交站同時發車。根據規劃,在中州大道、航海路和西三環都將建設公交樞紐站,待建成后,發車點更多市民乘車將更加方便,BRT的吸引力會更加明顯。
原則 公交線網“二環搭橋、三環組網”
“只有形成路網才能夠發揮快速公交最大運載能力和出行分擔率。”張捷介紹,一批新開和調整線路將使鄭州三環與二環之間的路網形成有效連接,形成強大的換乘網絡。
張捷說,市民進行二環、三環換乘有兩種辦法,一是可利用5條二環快速公交支線B19路、B25路、167路(B35路)、163路(B38路)、7路(B53路)進行換乘;二是在紅專路站進行換乘。
另外,在多個采訪現場,市公交總公司都提出了公交發展的一個原則:“一環減負、二環搭橋、三環組網、四環發展”。
張捷詳解,此前,鄭州的城市格局圍繞火車站布局,公交線網設計是以火車站為中心進行輻射,導致中心城區公交線路密度太高,目前,在線路的優化調整時,除了火車站西廣場,一環線路一般是截短或者撤停線路,減少重復線路,嚴格控制線路條數;二環利用BRT的換乘優勢,進行組網。
現在的城市發展,呈現了以中心城區、經開區、高新區、港區多個中心的發展趨勢,三環將利用“二主五支”的快速公交線網組團。
目前,三環以外的企業和人員逐步增加,出行需求猛增,雖然很多市民的意愿是通過一車即達,不愿意換乘,但是目前已經不現實,過多的“一車即達”會導致線路過長,加劇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利用三環進行換乘,運行效率會更高。
展望 隴海路將建中央島式站臺名字或叫“B5”
“隴海路修高架,還會配套建設BRT。”家和單位都在隴海路沿線的市民魏先生一直很關注這個消息。
昨日,鄭州晚報記者從三環快速公交項目部了解到,隴海路修高架時,將配套建設BRT,線網名稱或叫B5。與目前所熟悉的中央側式站臺不同,B5路將建設中央島式站臺,站臺設置在高架橋下的道路中間,BRT車輛停靠時,通過左側開門提供上下客。
中央側式站臺實行同臺同向免費換乘,而中央島式站臺實行同臺雙向免費換乘。一位長期研究交通規劃的業內人士表示BRT側式站臺和中央島式站臺各有利弊關鍵還是要看城市的道路交通情況“中央島式站臺的主要優勢是可以雙向換乘也就是說對向開行的公交車用同一個站臺就可以了乘客不用走出站臺就能換乘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售票機構、人員、路面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