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08:06: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受樓市成交量下滑的影響近期多地頻現土地底價出讓或流拍現象。其中濟南、杭州等地近兩月甚至出現土地零成交。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5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1767宗環比減少19%同比減少45%;土地出讓金總額1375億元環比下降30%同比下降38%。土地成交量和出讓金均銳減。而5月土地成交面積622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6%同比減少49%。其中住宅用地414塊環比減少37%同比減少54%;成交面積177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2%同比下降56%。
昨日(6月8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土地市場確實正在降溫而且年內還會進一步降溫對土地財政是負面影響“今年的土地出讓金可能會低于去年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加大所以有驅動力放松調控刺激房地產。”
頻現土地流拍
與往年土地市場火熱的景象相比今年交易異常冷清甚至有部分城市兩個月都未成交一宗。“打響樓市降價第一槍”的杭州土地市場從今年3月至今杭州主城區尚未出讓過一宗宅地。6月杭州推出的12宗土地僅有1宗商住用地其余全都是商業用地。
杭州當地媒體稱有關部門有意控制土地出讓是出于降低樓市庫存壓力的考慮去年出讓的土地項目將在今年形成供應高峰。
不僅杭州土地市場低迷全國其他地區推出的土地成交數量也出現銳減而且大多數地塊以底價出讓。6月5日武漢10宗土地出讓就有9宗地以底價成交其他地塊則出現無人報價最后流拍。5月27日沈陽土地交易中心3宗土地出讓因無人報名參與競拍導致全部流拍。5月沈陽共推出18宗地塊其中10塊流拍。長沙、佛山也經歷了土地流拍的尷尬局面
土地市場的低迷現狀不僅出現在二、三線城市一、二線也未能幸免。其中廣州、南京等地即使有土地成交也多為底價成交。而上海計劃推出的2幅地塊因無人競拍而延期出讓。
土地市場不僅出現流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零成交。比如5月的濟南土地市場就頗為冷清再現出讓、成交“雙掛零”的局面。
土地市場的降溫帶來土地出讓金的萎縮。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10個典型城市5月份土地出讓金收入578億元環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這是該指標20個月來首次落入同比下滑區間。
土地財政短期難變
除了土地出讓金下滑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收入也出現銳減。財政部公布的4月份公共財政收支數據顯示房地產營業稅環比銳減102億元。地方稅收收入、土地出讓金“雙降”房地產因素拖累地方財政收入已成不爭的事實。
同策咨詢研究部發布的《45個樓市限購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分析報告》顯示杭州、佛山、南京、長沙4個城市土地財政依賴程度超過100%佛山則達到147.5%寧波的土地財政依賴度為85.1%。
同策咨詢機構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對于基本面不太好的城市來講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杭州、寧波、溫州。不過他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國體制與美國聯邦制不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借新償舊來緩解債務壓力。
土地市場降溫也引發社會對土地財政的討論。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金額達4.1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達到1.08萬億元同期地方財政收入1.95萬億元。土地出讓收入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達1:1.8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并沒有減輕。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說“在經濟增長趨緩的時候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程度更高。地方政府想要戒除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應該需要一個過程。”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土地財政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基礎是進一步支撐城市擴大的重要保障如果地方政府沒有土地出讓收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跟不上。
張宏偉則認為土地出讓金減少不是壞事可以促地方政府調整產業結構“如果土地市場不好城市建設怎么辦債務怎么辦地方不能單純依賴房地產市場需要新興戰略型產業更多地進行結構調整以促城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