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08:59: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土地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地王”了,它被業內視為樓市的一大風向標。當前,一大批走完開發周期面臨上市的“地王”更是感受到切膚之痛,無奈屈身降價,甚至賣掉項目以求生存。
“地王”受“斷臂”之痛
近日,武漢“地王”——月湖九龍倉項目的“超低”開盤價讓不少購房者驚訝不已。這個2010年拿地時樓面價高達8063元的項目,新推的93平方米和97平方米戶型折后價在1。1萬元左右,部分低層房源折后單價甚至在萬元以內,此前市場預測開盤價超過1。5萬元。
入市房價比樓面地價僅多3000元。武漢一大型房地產企業副總姚澤偉表示,就該項目而言,其每平方米建安成本肯定不止3000元,“1。1萬元均價難免要虧本”。在售樓中心,不少置業顧問也向記者介紹,“開發商是賠本賺吆喝,趕快撿便宜。”
同樣,另一個曾名震一時的“全國地王”南京市下關項目地塊更是經歷了“割肉斷臂”之痛。2010年和2012年,中冶置業分兩次以總價256億元拿下南京下關區濱江的3幅地塊,成為總價最高的全國“地王”。然而,由于資金緊張,2號地被收回,1號和3號地遲遲未動工。根據中冶置業母公司中國中冶公告顯示,自3月至5月底,已將1號地分幾次進行了轉讓,若按掛牌底價成交,預計總計收益或將不足5億元。
在廣州,“地王”降價更達三成。2009年12月,由富力、雅居樂、碧桂園三家“組團”以255億元拿下廣州亞運村“超級大盤”。這一全國“地王”項目5月31日推出70套大戶型特價戶型只售9800元至12500元,相比該項目去年超過1。5萬元的均價降幅已超30%。
北京萬柳地塊、西甸村等“地王”也正在煎熬之中。姚澤偉告訴記者,全國還有很多“地王”項目正在謀劃降價開盤,甚至在尋求對象合作開發或者直接轉讓項目。
生不逢時或被迫低價入市
時間回到2010年上半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樓市經歷了一輪火爆,單價、總價“地王”頻現。本寄希望于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給高投入的“地王”帶來高收益,然而4年后,完成建設達到開盤期的“地王”們卻遭遇了樓市調整。
多位開發商告訴記者,這些“地王”一誕生就遭遇了樓市調控,但由于土地必須兩年內動工開發,致使2012年迎來了一波“退地潮”和“開工潮”,如今2年開發周期過后,又迎來一輪“降價潮”。
中國某研究院華中市場總監李國政表示,在當前的樓市環境下,各個級別的“地王”都將面臨無利可圖的市場風險。在眾多房企讓利跑量的激烈競爭下,“地王”們不得不面對“面粉貴過面包”的殘酷現實。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正在建設的房地產項目或會放緩開發節奏。然而,開發周期拉長,各類成本會持續增長,資金占用最為嚴重。因此,許多項目被迫低價入市。
賣項目求生存
市場人士預測,房地產市場或將迎來一輪折扣潮,優惠銷售將成為越來越多的樓盤的必然策略;“地王”支撐不下去將會選擇賣項目求生存,行業間的兼并重組或成為常態,房地產市場或再迎來一輪洗牌。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今年市場低迷期,“地王”所面向的“高端客戶”往往被限購限貸,銷售將面臨很大壓力,高周轉與高定價不可能同時出現,“地王”項目的推盤節奏、獲利前景等都會比較尷尬,面臨風險。
湖北最大國有企業湖北聯投集團就是一例。其旗下武漢聯發瑞盛公司于2010年12月力挫保利、遠洋、綠地、九龍倉,以38。6億元拿下武昌長江邊一宗150畝地塊,溢價47。3%,樓面地價8755元/平方米,創下當時的“單價地王”。而此地塊在“沉默”了三年半之后,日前被傳因資金缺位,已轉讓給一外來開發商。
“如果沒有充裕的資金流支撐,‘地王’將難以為繼,就連大型房企也得賣股權求生,何況本就脆弱的中小房企,極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或債務違約風險。”張宏偉說,在銀行信貸緊縮的市場環境下,標榜“高溢價”、激進類型、過度依賴民間資本以及拿地靠“賭”等四類企業,將可能受到生死壓力,一些企業將被迫退市。
據市場機構調查,目前,廣州、寧波、南京、神木等地已出現中小房企倒閉破產現象,甚至不乏大型品牌房企被同行收購股權。李國政表示,近期或將迎來一輪房企集中被迫退出現象,注重優質產品、優質服務、適度擴張及應對風險能力強的房企才能生存并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