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08:24:00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3月18日,剛參加完全國“兩會”返回鄭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葆森,按照往年的慣例,現場與各家媒體暢談和分享他在“兩會”上的見聞和感受。
面對近40家媒體記者的輪番提問,胡葆森從容應對,從宏觀到微觀、從地產到文化回答了每一位與會者的提問,針對媒體關注的調控、房價走勢、企業管理等熱點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于市場
方向
“三個1億人”,定調新“黃金十年”
作為地產“大佬”,剛剛參加完“兩會”回來的胡葆森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是:未來,房地產的走向如何?
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今年要針對不同城市的情況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胡葆森的觀點是:今后分類調控,說明政府對調控手段、調控指向更加清晰、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目前中國城市發展不均衡的實際情況。
見面會現場,當談及兩會釋放的利好消息時,胡葆森掩蓋不住興奮之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三個1億人’的城鎮化,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了新機遇。‘三個1億人’的城鎮化將帶來大量的住房需求,每人按30平方米計算就是90億平方米的住房需求,至少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房地產市場還會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新的黃金十年,最近地產股表現不錯。”
胡葆森還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房地產調控并沒有出臺新的政策,這本身也是一種改革。“沒有政策就是一種政策,代表了政府放開市場、尊重市場規律的一種態度,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目的是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讓社會共享改革發展之財富。”
關注
河南是中國城鎮化的縮影
在整個“兩會”期間,作為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重點,城鎮化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而據胡葆森透露,他在本次“兩會”上的第一個提案就是關于城鎮化建設的。
“其實就河南的省情而言,完全有資格說是中國城鎮化的縮影。”在談到新型城鎮化時,胡葆森認為,縣級城市和中心城鎮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著力發展的中小城市。在他看來,新型城鎮化側重于就近城鎮化,建業會繼續堅持深耕河南的發展戰略,在河南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而建業一直堅持的省域化發展模式,十分符合就近城鎮化的思路。
目前,河南省縣級城市的人口平均在8萬到10萬人,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到2020年或者到2025年河南縣級城市的人口要翻一番,而建業只要能占到縣城市場的三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就可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未來,建業將圍繞縣級城市的需求,圍繞縣級城市的消費水平,推出合適的產品。
事實上,在建業的省域化戰略中,胡葆森透露,人口大縣是建業首選的縣級城市,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建業會在鞏固和提升鄭州以及其他地級市市場的基礎上,同時推進進入縣級城市的戰略步伐,這個戰略階段叫戰略縱深階段。
房價
鄭州將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除了城鎮化,房價的漲跌更是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特別是近期“空城、大盤、滯銷”作為三、四線城市的風險屢被提及。對此,胡葆森認為,這只是個別地方的個別現象,不具備普遍性和代表性。每個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就河南而言,房價的問題短期主要還是看供求關系。鄭州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相對較低,和西安的20%、武漢的20%相比,鄭州人口只占河南總人口的10%左右。隨著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相繼成為國家戰略,如果要提高鄭州在全省的經濟首位度,人口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胡葆森稱,在此情況下,房地產作為拉大城市框架的主要載體,目前還是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必然面臨很大的增長空間。因此,鄭州樓市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才合乎省會城市的發展需要。
胡葆森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三個1億人”: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這3億人進城,按人均3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就有90億平方米的住房需求。按十年算,一年差不多要10億平方米,相當于現在一年的銷售量。這對整個房地產行業就是一個利好消息,對于開發商來說就意味著機會。“總的來講,一、二線城市也好,三、四線城市也好,我的預測就是2014年市場會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大波動。”
關于企業
管理
“穩健發展,持續盈利”就是好企業
除了房地產商這個角色之外,胡葆森對于企業管理的思考和創新,一直備受管理者推崇,而建業多年來的穩健發展,也實踐了老胡的管理哲學。
建業住宅集團經過22年的品牌運作,發展18個地市,在中原乃至全國市場上有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就建業將如何保持發展態勢,布局未來發展的問題,胡葆森董事長指出兩點:一是治理企業,要把控心態;二是改革發展,完善服務。
“企業家對心態的控制能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老板唯有心態不亂,其決策才能處在理性的狀態下,企業才能持續發展、穩步上升。”胡總如是說。企業治理要突出兩種能力:把大事化小,即是把宏觀的東西落實到細節并付諸實踐;再者要從微觀到宏觀把控,提綱挈領,高屋建瓴。
“你只要記住‘持續盈利、穩定增長’這八個字,肯定就是好企業,無論你是做什么的。”在胡葆森看來,無論任何時期,在何種情況下,持續穩健地向前走都是企業應該關注的重點。
建業
“大服務體系”將是核心競爭力
當被問及建業未來的戰略規劃時,胡葆森的答案是:大服務體系。事實上,從2011年8月份推出之后,“大服務體系”就成為胡葆森的核心工作之一。
所謂的大服務體系,就是依托建業集團省域化戰略,串聯房產、物業、教育、足球、酒店、商業等資源為建業業主提供特色服務平臺。同時延伸建業物業服務理念,開發綠色生態服務模式,讓建業業主享受建業菜籃子、饃籃子、肉籃子服務。“業主選擇建業,不僅僅是選擇建業的房子,更是享受建業的教育、生活、休閑服務。我們要做好房地產最后的一公里。在眾多一線房企進入中原后,我們既要保持原有的優勢,又要有新的競爭點。”
據胡葆森介紹,建業的“大服務體系”已經可以覆蓋幾十萬人,今年年底到明年大約有10萬業主,我們把服務體系的涵蓋范圍從業主又擴大到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加在一起學生已經超過1萬人,他們的家長也是我們的客戶。另外,建業有40多個球迷協會,注冊球迷應該有2萬人左右,加上沒統計的球迷,再加上員工及家屬,這些人都納入這個服務體系里面,加在一起有40萬~50萬人。
胡葆森舉了個例子,建業現在在鄭州、南陽、漯河都有酒店,平頂山、駐馬店幾年后也會有酒店,建業的商場去年10月份已經開業,如果全省18個地市都開業,業主可以去住建業的酒店,到建業的商場去消費,孩子可以到建業的幼兒園去上學。
“這一切為了什么?就是讓客戶成為你的學生家長、成為你的球迷之后,在服務體系保障的基礎上,讓客戶從滿意提升到幸福。”據悉,2013年建業客戶的滿意度為77%,今年客戶滿意度將被提升到79%左右。“再用3~5年時間,讓人感覺到住在建業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