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愛心人士帶著小學生一起看望抗戰老兵
愛心人士與抗戰老兵促膝交談
映象網開封訊(記者崔學慶 見習記者崔志良)1月28日,開封市愛心大家庭的愛心成員和縣街小學的小學生們,捧著鮮花,提著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食品,看望慰問了開封市張海州、藺洛濤和蘇漢光等3位抗戰老兵,愛心人士和小學生的到來,讓抗戰老兵喜不自禁。
當天上午,市愛心大家庭的愛心成員和縣街小學607班的學生一行60多人,捧著鮮花,手提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食品,兵分兩路,分別走訪了家住鐵路家屬院的張海州老人、八府倉街的藺洛濤老人和長風花園的蘇漢光老人三位抗戰老兵,每到一處,小學生為老人敬獻鮮花,愛心人士噓寒問暖,抗戰老兵為來訪的客人講述戰爭時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抗戰老兵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付出為我們創造了幸福的生活,時時關注這些爺爺奶奶,會使我們更加銘記那段歷史,珍惜當下生活。”縣街小學607班學生王奕萌說。
據了解,開封市愛心大家庭把關注抗戰老兵作為該組織的長期公益活動,計劃每月看望3位抗戰老兵,從精神上、生活上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抗戰老兵小檔案:
張海州,1925年12月出生,1940年1月入伍,在杞縣三十團一營三連服役,火線入黨。參加了睢杞戰役、淮海戰役。參加過杞縣、柘城、亳縣、太康、淮陽、扶溝、蘭考等戰斗、戰役。在杞縣北馬集與日寇展開數日廝殺,最終艱難獲勝。1948年6月解放開封期間,國民黨飛機對開封進行狂轟濫炸,投擲大量燃燒彈,張海州及連隊戰士逐街逐巷和敵人展開激烈巷戰,激戰數天。張海州因轉移群眾受傷,在開封養傷至今。
藺洛濤,1921年8月出生,河南省鞏縣康店鄉曹柏坡村人。1938年8月,藺洛濤畢業于河南鞏縣黑石關中學,時值抗日戰爭爆發,他受訓于國民黨中央戰干團,次年任區隊長。畢業后,被分配到第八戰區蘭州陸軍第四十二軍司令部秘書處,后調任第四十二軍秦嶺守備軍司令部少校參謀。1945年,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一行到河南省政府所在地開封接受日軍投降。1950年考入河南大學,畢業后在開封廠尚小學、開封七中、開封十五中從事語言教學工作。曾任民革開封市委第七屆、第八屆副主委。1989年離休。
蘇漢光,1924年出生,現年92歲,原籍河北省(現為河南省)濮陽縣縣衙前街。1937年10月參加第33集團軍原國民革命軍77軍179師,之后在機要電臺任勤務員、報務員。先后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襄河戰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