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4汽車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新能源興起
一、產銷持續增長中國或連續六年領跑全球
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3.05萬輛和2107.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2%和6.1%。其中,乘用車分別增長10.3%和9.2%。2014年1至11月,銷量排名前10位的轎車生產企業依次為: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神龍、長安福特、東風悅達、一汽豐田和重慶長安。
二、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現十二連跌
2014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累計429.35萬輛,同比增長10%,比乘用車整體增速低3.2%,市場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據統計,這已是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連續12個月下降。
三、汽車行業首次舉起反壟斷大旗
2014年6月10日,商務部宣布對國內汽車市場上潛在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查。8月13日,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存在壟斷行為被罰162萬元。8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業、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罰款約12.4億元。在制度層面,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將平行進口車合法化提上日程。
四、新能源車產業化大步前進
2014年,國家政策密集出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對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制訂了具體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明確了對電動汽車充電給予優惠的政策導向;財政部等對新能源汽車實行了免征購置稅;工信部、發改委等加強了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2014年1月至11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7125輛,銷售52944輛,同比成數倍增長。
五、公車改革或引發私人購買新井噴
作為全面開啟公車改革的里程碑,《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于今年7月16日正式發布。根據改革計劃,中央單位的車改工作將在年底前完成,地方車改工作在2015年底完成。有機構估測,車改工作到位后,我國各級政府每年減少的支出總額將在1500億元以上,而轉為私車市場的購車需求將達2000億元以上。
六、京津冀地區單雙號限行迎來APEC藍
APEC會議期間,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天氣出現了人們所期待和稱道的APEC藍。這其中,京津冀地區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對會期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率為39.5%,屬各種臨時措施中對“APEC藍”貢獻最大。
七、我國汽車企業對外合作升級2014年10月10日是上海大眾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來,上海大眾歷經了“技術引進和國產化”、“聯合開發”、“自主研發”三個階段,形成了國內領先的自主研發能力。
無獨有偶,今年3月26日,東風汽車與法國PSA集團在北京簽訂《全球戰略聯盟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化工業和商業領域的全面合作,東風汽車向PSA注資8億歐元,與法國政府和標致家族并列成為PSA的第一大股東。
八、日系車在華銷量大跌
日產、本田和馬自達三大車企在華銷量同比均大幅下滑,2014年1月至11月份,日產、本田累計在華銷量分別為110萬輛和64.61萬輛,僅完成目標銷量的86.6%和71.8%,預計日系車2014年在華總銷量400萬輛目標將難達成。
九、大眾汽車“打補丁”再引軒然大波
2013年大眾汽車DSG召回風波未平,今年一汽大眾56萬輛速騰“打補丁”式的召回又引起質疑一片。對企業的這一召回做法,各地車主紛紛采取了更大規模的維權行動,新聞媒體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抨擊和跟蹤式報道。
十、反腐風暴滌蕩一汽、東風
7月下旬,隨著今年中央第二輪巡視工作開啟,第十三巡視組進駐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公關總監盧敏捷等多位高管已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11月下旬,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專項巡視小組又進駐東風汽車,東風汽車總裁助理、東風有限黨委常委副總裁、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吳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