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6 09:09:00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鄭開大道鄭州段,硬隔離工程已開始施工(記者 王杰/攝)
鄭開大道開建“硬隔離”首席編輯(方毅夫/制圖)
因為頻發交通事故,連接鄭汴兩城的鄭開大道飽受公眾和媒體詬病。上個月初,公安部公布了全國“十大危險路段”,鄭開大道因開通7年死55人而榜上有名。2014年1月4日,這條網友所稱的“奪命大道”終于迎來了安全工程的實質性進展——新增3米寬的中間分隔綠化帶和防撞墻。不過車道并不會因此減少,仍為雙向10車道。
回顧
上榜公安部十大危險路段
鄭開大道是連接鄭州與開封的一條快速通道,長約40公里,雙向10車道,中間卻一直沒有任何隔離設施。河南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06年鄭開大道開通以來,就事故頻發。
2010年5月12日下午4點,鄭開大道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附近,一輛出租車和一輛摩托車相撞,造成1死5傷。
2011年2月24日7點50分,鄭開大道與萬三路交叉口,一輛轎車與一輛機動三輪車相撞,造成三輪車上的7人1死6傷。
2012年5月15日、26日,鄭開大道發生兩起各致7人死亡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這兩起事故皆由鄭開大道中間沒有硬隔離設施所致。
2013年10月23日晚,鄭開大道與S223公路交叉口西兩公里北半幅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豫N牌照白色轎車與一輛豫B牌照黑色轎車相撞,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
2013年12月初,公安部交管局根據近些年來發生交通事故的統計數據,總結出了10個比較危險的路段,鄭開大道赫然在列,開通7年55人死亡。
影響
去年11月20日,省政府就鄭州接連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約談了鄭州市主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約談中,除要求鄭州市政府加強路面管控,重點加強對渣土車、水泥罐車的安全監管外,還要求鄭州市政府抓緊落實對鄭開大道隱患的整改,明確時間進度表。
實際上,這是自2012年8月份以來,省政府就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第二次約談鄭州市政府了。在第一次約談中,省政府重點談到了鄭開大道的安全隱患問題。在第二次約談中,鄭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關于鄭開大道安全隱患整改問題,已經確定采取硬隔離設施的方案。
現場
圍擋已經搭起,正在進行施工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剛施工兩天的“鄭開大道中分帶工程”現場,鄭州東四環以東,雙黃線北側工人們正在搭建圍擋,南側則是把交警部門設置的臨時隔離墩利用起來,形成一條施工通道。
施工通道占用了雙黃線北側的一個車道和南側的半個車道。下午4點,雙側車輛正常行駛,沒有發生擁堵。
“這次施工采用全新的銑刨方法破除路面結構層,銑刨產生的廢料裝車運輸一次完成。”1標段施工方鄭州市政工程總公司的孫經理說,這樣既可以保證兩側車輛正常通行,還可以減少施工揚塵與加快施工進度。
“施工結束后,交警部門的這些隔離墩就可以撤走了。”孫經理說,該標段預計春節前就可以完工。
描述
綠化帶外還有防撞墻
隨后,記者從工程項目部了解到,施工會占去8米寬的路面,而整個路面寬度是41米,因而對交通影響不會太大。該項目設計圖紙顯示,鄭開大道綠化隔離帶的建設分為鄭州段、中牟段和開封段,其中鄭州段西起東四環,東至萬三公路,全長9.24公里,并已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工期為2個月。中牟段和開封段的招投標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綠化帶外部還規劃了防撞墻,以增強硬隔離的實效性。”孫經理介紹,按照設計方案,緊貼著綠化帶兩側,他們還要構筑高約50厘米的混凝土防撞墻,作為綠化隔離帶的配套工程。
未來
雙向10車道不會減,還要建人行天橋
“3米中分綠化帶是否會占了兩邊的車道?”有過路司機問。
“車道不會變,還是雙向10車道。”鄭開大道市政管理處主任張宏亮表示。
鄭開大道沿線不少居民表示,鄭開大道增設硬隔離他們很歡迎,但也應該考慮到路兩側行人或非機動車過路的方便性。對此,張宏亮于去年11月份曾表示,鄭開大道鄭州段隨后將建設15座人行過街天橋。
昨日,張宏亮談及此規劃時稱,人行過街天橋的規劃仍在醞釀中,建設中分綠化帶是過街當前的核心工作。
“人行過街天橋肯定是要建,但不能亂拍板。”他說,如今城區擴張迅猛,一些大路口很可能會建立交橋,如果現在隨便就建過街天橋,到時肯定得拆,豈不是勞民傷財。“所以規劃得有長期意識,爭取兼顧城市發展節奏和居民出行需要。”他說。(記者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