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1 09:17:00 來源:北京晨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昨天下午,本市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正式發布。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將實行計劃管理。各區縣將按學齡人口數量、小學畢業生數量和中小學校辦學規模等制定小學、初中招生計劃并報市教委備案。今年還將首次啟用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有效“堵死”跨區、跨片擇校的通道。此外,市教委明確強調,今年小升初將取消共建生。
防擇校
兩套系統 實現全對接
與往年不同,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最大的變化是首次采用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該系統將使原有的學生信息采集系統與學校CMIS系統實現“無縫對接”,將對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進行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
據介紹,去年本市使用了小學入學信息采集系統,適齡入學兒童在該系統登記后,每個學生都將生成唯一的一個學籍號碼。學校也將拿到一份“片內學生名單”作為小學入學報名依據。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電子學籍管理系統啟用后對跨區入學和非學齡兒童入學進行了嚴格控制。今年雙系統同口徑對接后,將對學生入學前的戶籍所在地、居住地及所入讀的學校、小學入學方式、初中升學方式都將清晰記錄在案,形成連續的入學軌跡。義務教育入學更加公開、透明。
北京市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將依據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建立新生學籍。據了解,非京籍學生及外國籍學齡兒童如在本市就讀,也都需進行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系統分為京籍、非京籍、外籍。非京籍學生要以監護人務工證就近為準。
此外,今年北京市教委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公眾服務門戶網站,該網站將于4月底向社會公布,家長和學生可通過電腦、手機訪問該門戶網站。門戶上將提供各區縣的政策咨詢電話,并發布市、區縣的相關政策咨詢服務信息以及各區縣轄區內的中小學信息,供家長及學生參考。
共建入學 正式被取消
此前,坊間一直流傳各區縣將取消共建生,這一消息今日已得到市教委證實。市教委委員李奕表示,共建生是北京特有的入學途徑,實施途徑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名校通過合作共建,滿足職工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李奕表示,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別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全面保障的實現,共建的時代意義已經完成,今年將正式取消。
計劃招生 多招須審批
隨著入學服務系統及電子學籍雙系統的同口徑對接,今年北京市將實施嚴格的計劃管理招生。李奕表示,今年將把招生計劃與兩個系統緊密結合,各區縣通過入學信息采集,了解適齡入學兒童數量及小學畢業生數量。根據大致入學人數及中小學辦學規模等相應條件制定各校招生計劃。
本市各大、中、小學需根據入學系統統計情況將招生數量及招生類別進行上報,嚴格按照計劃招生,不得隨意調整招生計劃。如果實際招生中,出現多于計劃的學生,則需要上報區縣教委,說明理由,申請重新審批名額。
此外,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區縣教委需嚴格執行市教委統一規定的時間表和入學工作程序。堅決治理亂收費;堅決禁止公辦學校單獨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或委托舉辦各類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培訓班;堅決禁止學校私自招生;堅決禁止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中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測試和面試選拔學生,嚴禁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入學依據;堅決禁止初中校違規在小學非畢業年級提前招生。
有保留
推優仍存 特長生縮水
特長生縮水,今年“推優”入學方式仍將存在。李奕介紹說:“推優是有條件的分批次派位,各區縣根據自身情況仍將有所保留,但具體推優比例由各區縣自行定制?!?/p>
此外,今年1月,教育部(微博)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面試就近入學工作實施意見》中指出,小升初特長生招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沒有特長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招收特長生。根據教育部規定,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年進一步規范特長生入學工作。除市教委批準的可招收體育、藝術和科技特長生的學校原則上面向本區縣招收特長生外,其他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招生學校要向社會公布特長生招生計劃。
非京籍
七類人 按本市戶籍對待
據了解,今年幼升小和小升初工作中,“非本市戶籍按本市戶籍對待的”主要有七類人,包括:
1、持有區縣人力社保部門開具的“原北京下鄉青年子女身份證明”的學生;
2、有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的學生;
3、有全國博士后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以及其父母的“進站函”的學生;
4、有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的;
5、有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的;
6、有市人力社保部門為其父或母簽發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
7、其他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規定的。
非京籍學生 仍需五證
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通過審核后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
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可申請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協調解決。各區縣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明證件材料審核指導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教委要求各區縣建立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明證件材料聯網審核機制。(晨報記者 李佳)
追問
本市畢業生,需要做些什么?
本市小學畢業生,直接通過電子學籍系統自動采集信息,學校會打印核對表,請家長核對信息并簽字確認,后續按區縣教委具體通知操作即可。
如學生基本信息有誤如何處理?
如家長確認下發的基礎信息有誤,請及時聯系學校負責的相關老師,由老師進行確認,如果確認基礎信息有誤,老師會根據實際情況在系統中進行相應修改,并再次由學生家長簽字確認。
回戶口所在地和家庭實際居住地如何辦理相關手續?
回戶口所在地或家庭實際居住地入學的學生需向畢業學校提出申請,并由學校在統一平臺中打印申請表,簽字確認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審核,審核由學校發起申請,轉出區縣審核后,轉入區縣再進行審核。申請通過后數據將自動將信息變更到轉入區縣。
新進京的學生如何參加初中入學?
新進北京就讀初中的學生,包含本市戶籍和非本市戶籍學生,需通過全市統一的初中入學登記平臺進行信息采集,本市戶籍學生的信息需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認,非本市戶籍學生需經五證審核并開具在京就讀證明后方可參加本區縣的初中入學。
民辦學校入學方式是什么?
本市依據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服務,民辦學校入學由區縣教委根據市教委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具體入學方案。
寄宿學校入學方式是什么?
寄宿學校入學由區縣教委根據市教委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具體入學方案。我市相關部門將對學校接收寄宿學生的能力進行檢查。
信息采集開放時間到什么時候?
信息采集開放時間為5月1日-5月31日。我們將于4月底正式向社會發布和解答信息采集系統的使用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