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6 09:28:00 來源:京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昨天,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教育部已經完成制訂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包括小升初、高考等方案,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之后將修改完善印發實施。
19個大城市將試點義務教育規范入學
劉利民說,在《決定》總體方案框架下,教育部將陸續出臺包括小升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和高考改革辦法等多個配套實施意見。
其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即將印發。其中在合理劃定入學范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規范辦理入學手續、全面實施陽光招生、不斷減少特長招生、大力推進均衡發展,實行學區化辦學等方面對各地提出明確要求。
另外,針對擇校問題在大城市的突出情況,擬專門就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規范入學工作提出指導。
高中課程“一門一清”每科兩次計最好成績
針對《決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劉利民說,今后的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完成情況,將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劉利民表示,學生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避免畢業時“一次考三年”的壓力。“我們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可以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
探索減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設置考試
近年來,高考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民眾對綜合素質評價能否客觀真實的質疑不絕于耳。劉利民說,要著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健全信息公示等誠信機制,確保材料真實可靠。
劉利民強調,國家要改革統一高考的重要基礎就是統籌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馬上就訪
會考一門一清多給學生選擇
昨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張的選修一門一清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主選擇的空間。這些課程主要針對的是高中應學應會的課程。他說,目前,北京等城市實行的會考就是這種類型,會考通過后,便可以不再學習。這和高考考查的不同,此類課程主要考查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而高考則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側重綜合能力的考查。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志向選修科目,在高考招生報專業時,有的大學便會參考學生的選修課程。對于學生來說,避免了所有人的千篇一律,對于大學招生來說,也更具有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