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中國女籃的主力陣容中,如果說老將陳楠是內線的核心,是內線頂梁支柱,那么另一名老將陳曉麗則無疑是陳楠身邊最有力左膀右臂,兩名老將共同支撐起的內線,將是中國女籃最為穩定的位置。
陳曉麗內線強攻出色,作風硬朗防守兇悍,籃板球和封蓋能力俱佳。不過她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自己出色的內線火力上,同時還可以為核心隊員創造更多得分的機會。
在今年聯賽結束后剛剛到國家隊集訓時,有傷在身的陳曉麗幾乎一直沒有跟隨全隊進行訓練,最初在國內的幾場熱身賽也沒有參加,不過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是主教練孫鳳武無法放棄的一名球員,由此可見她在如今女籃陣容中的重要性。“這孩子一直要強,現在能夠再一次參加奧運會,我們都替她感到驕傲。 ”當母親鄭杰提起自己已經出征倫敦的女兒時,言語中透露著散不去的欣慰和喜悅。
天生就是籃球苗子
陳曉麗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籃球世家,父親陳旭明身高193厘米,母親鄭杰身高181厘米,兩人又同樣都是籃球運動員。可以說陳曉麗幾乎從一出生,就體現出了自己在籃球上的天賦。
“她一出生就比別的孩子大,足足8斤半,而且長的特別快,每年都能長一大截,衣服褲子幾乎一年就得一換。 ”一提起女兒的身高,鄭杰有些開玩笑的說,因為個子太高從小就沒能享受到多少兒童該有的優惠,“當時她才幾歲啊,就到哪都得給她買票了,我跟人家說孩子還小,但人家一量,這身高已經過線了……”
鄭杰回憶說,當陳曉麗上小學時,她當時的個頭已經是和5年級的學生一樣高了,就因為這個,經常在進校門的時候被攔住,問她為什么不戴紅領巾。
除了身高的優勢以外,對于籃球的那種直覺也是讓陳曉麗最終走上籃球之路的重要因素。“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引導過她去打籃球,但她大概3歲的時候,就開始對家里的籃球產生了興趣,這孩子一天不摸球就難受。 ”
在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鄭杰分析可能是自己和丈夫經常去看球,把年幼的女兒單獨留在家里肯定不能放心,所以就總是抱著女兒一起去,雖然當時的陳曉麗根本看不懂什么,但卻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了足夠的熏陶。
如此優異的身體天賦,再加上家庭淵源,讓陳曉麗注定無法被埋沒。“她上學頭一天體校就來學校招人,想把她直接招去。 ”鄭杰說,“我當時和孩子說,你要是愛好你就去,不愛好就不去,就好好學習。我也告訴孩子打籃球非常的辛苦,天天起早,睡得晚,上學還得寫作業,我就讓她自己考慮。 ”當時陳曉麗非常干脆的說了聲“愛好”,鄭杰便和丈夫下定了決心,讓女兒正式走上了籃球這條路。
樓道寫下的一生夢想
回憶起陳曉麗小時候練球的經歷,鄭杰總是很欣慰。“這孩子非常的省心,早上五點起來就自己訓練去了,我就在家給她做早餐,那時候上學要求七點半必須到校,早上訓練的地方離家4里地這樣吧,回來的時間特別緊,我都得把飯的溫度晾到適度,讓她進屋就能吃上,都顧不上脫鞋換衣服,不然上學就容易遲到……”
事實上,那個時候的鄭杰并沒有對女兒打籃球抱著太大的期望,“這個事不是家長逼著的,我一開始也和她講過,你如果愛好就能打出好成績,不愛好就收收心,好好學習。”但鄭杰顯然低估了女兒對于籃球的執著,直到她一次無意中在自己家的樓道里看到了女兒用稚嫩的筆跡寫下的夢想。“那時候我家住在六樓,她就在樓梯側面的墻上一層一層的寫,第一層寫上的是進入區體校了,然后往上是進入市體校,就這樣一步步的都寫在了上面,就一直寫到六樓,她的目標是進國家隊。 ”
就因為這個,在后來陳曉麗面臨著進入省體校走專業道路的抉擇時,鄭杰夫妻二人再沒有任何的猶豫,堅定的支持了女兒的專業籃球隊道路。
小學沒畢業被破格搶進體院
優異的天賦加上刻苦的訓練,陳曉麗早早的就成為了被重點關注的對象,更是幾家專業隊爭搶的目標。
當她才8歲的時候,沈部女籃要招一批隊員,知道了這件事的陳曉麗就非要父母送她去,不過考慮到她的年齡還太小,母親鄭杰就沒同意,“我合計一個小女孩那么早出去,家里不能跟著不行,不像男孩,不放心,說啥也沒讓去。 ”為這事兒,母女倆還鬧了一陣的別扭。
后來,由于女兒的心思越來越撲在籃球上,鄭杰只好在5年級的時候,把女兒轉學送到市體校,將主要的精力從學習轉移到了籃球上。而在到了市體校還不到一年的時候,遼寧省隊的教練下基層選拔隊員,結果一眼相中了陳曉麗。
于是,年僅12歲的陳曉麗在小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離開阜新,來到了沈陽的大院。在當時,她絕對屬于一個特例,因為大院選拔的隊員通常都是14歲左右,已經上了初中的,但對于陳曉麗卻破格了。
鄭杰說,其實當時除了省體校之外,還有幾支專業隊相中了陳曉麗,想讓她馬上就過去,其中還包括八一隊。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省體校對于陳曉麗更是迫不及待的就要了過去。
在加入“大院”之后,因為年齡還太小,陳曉麗只能和14、15歲年齡段的梯隊一起訓練,但她的表現卻絲毫不比這些師姐們遜色,直到第一次進入國家隊大名單。那時候陳曉麗才剛滿16歲。
用學車散心走出低谷
大約是從1999年開始,陳曉麗已經開始成為了國家隊的常客。但是在2003年的一次傷病,使她步入低谷,也錯過了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那一段時間里陳曉麗甚至萌生退意。在這之后,她又經過不懈努力,才終于在2005年重返國家隊,成為場場首發的主力。
在這一次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起伏轉折之中,母親的關懷可以說是陳曉麗走出低谷重新振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那時候她心情不好,雅典奧運會也沒打上,那個階段非常低迷,我就勸她說,人都得擺正心態,狀態都有好有壞,總這樣不行,應該想辦法把難關度過。 ”
在鄭杰看來,女兒還很年輕,只要能夠戰勝傷病,就一定還有機會重新入選國家隊。后來在母親的開導下,陳曉麗也漸漸振作起來,并且利用養傷的時間,通過學車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一些讓她感到低落的情緒。“那時候隊里打比賽她因為有傷上不去場,就做做力量,所以比較輕松,就利用業余時間去考個車票,當時提這個建議,也就是合計讓她開開心,反正學完也是有用的。 ”結果陳曉麗的學車過程非常順利,所有考試都是只用了一次就通過了,這一點不僅讓她感到非常開心,同時也幫助她恢復了自信。
遺憾至今沒有婚紗照
事實上,在參加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之后,陳曉麗的人生幾乎走到了一個高峰。這不僅是指她的職業生涯,還有她的愛情之路。 2009年6月2日,陳曉麗終于和自己相戀多年的男友羅浩正式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陳曉麗的愛人羅浩也曾是一名籃球運動員,退役后在遼寧省教育廳工作,兩人結緣也同樣是因為“籃球”。那是有一年遼寧女籃在沈陽訓練的時候,總和一支業余隊打交流賽,隨后還一起吃飯,其實當時是要撮合另外一對,卻不想正好為陳曉麗和羅浩無意中牽起了紅線。
在那之后,細心的羅浩對陳曉麗的關懷無微不至,通過一個賽季,兩個人的感情增進了。羅浩的真誠、細心打動了陳曉麗,由此二人確立了關系。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后,兩人就一同進行了登記,隨后在2009年時,趕在6月份的亞錦賽開始前,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舉辦了婚禮。
怎樣才能體會到當時的婚禮時如何的匆忙?鄭杰透露說,那場婚禮留下的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這小兩口至今都沒能有時間湊在一起好好的拍一組婚紗照。而當時在婚禮現場所用到的婚紗照合影,其實都是通過電腦合成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如今陳曉麗和羅浩二人的愛巢中,床頭上并沒有像大多數家庭那樣懸掛著二人的婚紗合影。鄭杰說,“當時我想把那張合影掛上,可是大麗說什么也不讓掛,她說那個是假的,要掛也得掛以后真正一起拍的合影。 ”結果,因為陳曉麗繁忙的比賽和集訓任務,這張期盼中的婚照合影至今也未能如愿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