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舉辦城市: 蒙特利爾
舉辦國家: 加拿大
時間: 1976年7月17日~8月1日
參賽國家和地區: 92個
項目設置: 21個大項
金牌總數: 198枚
比賽概述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曾先后五次申請主辦奧運會。在爭取1972年奧運會主辦權時,幾乎勝利在望,但最后以一票之差敗于聯邦德國慕尼黑。1970年在國際奧委會阿姆斯特丹年會上,蒙特利爾經過激烈的競爭,終于擊敗了對手美國洛杉磯、蘇聯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羅倫薩三市,贏得了第二十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蒙特利爾為了本次奧運會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有人諷刺說,為了15天的奧運會,增加了納稅人20年的負擔。
本屆奧運會仍設21個大項。根據國際奧委會于慕尼黑運動會期間所作的決定,本屆奧運會增設了女子籃球、女子手球等,其他項目如游泳等作了相應的調整和增刪,單項數由上屆的195增加到198。雖有許多非洲國家退出,但本屆奧運會仍不失為一次高水平的賽會。田徑、游泳、舉重、射擊、射箭共82次破奧運會紀錄,其中34次為世界紀錄。游泳成績最為突出,共26項比賽,刷新了25項奧運會紀錄,21項世界紀錄。其他:田徑22項奧運會紀錄,8項世界紀錄;舉重29項奧運會紀錄,2項世界紀錄;射擊4項奧運會紀錄,3項世界紀錄;射箭2項奧運會記錄。
大會于7月17日正式開幕。本屆奧運會圣火傳遞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奧林匹亞點燃,火種傳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輪船、飛機或接力傳遞,而是利用衛星傳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隨后進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傳遞到蒙特利爾。最后點燃主體育場火炬臺的,是一對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這是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宣布了本屆奧運會開幕。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東道主的舉重運動員皮埃爾-圣-讓,代表裁判員宣誓的是加拿大的田徑裁判莫里斯-福熱。
蒙特利爾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可以說是一次群英薈萃的競賽,涌現了不少對田徑頗有影響的人物。如古巴的阿-胡安托雷納、美國的埃-摩西、蘇聯的塔-卡贊金娜、民主德國的羅-阿克曼和魯-福克斯等。老將也不乏其人,如芬蘭的維倫、蘇聯的薩涅耶夫和波蘭的謝文斯卡等。
25歲的古巴選手阿爾伯托-胡安托雷納是這次田徑賽的新聞人物。他先在800米比賽中取勝,并以1分43秒50的成績破世界紀錄,后又在400米賽中奪得金牌。他被評為當年世界最佳運動員。翌年,他又在世界杯田徑賽中再次奪取了這兩個項目的桂冠,并以1分43秒40刷新了他自己保持的800米世界紀錄。
蘇聯優秀女子中長跑運動員塔-卡贊金娜也是這次引人注目的新星。她身高1.66米,體重51公斤,兩腿修長,步頻快而有力,在800米、1500米賽中接連奪冠。4年后在莫斯科奧運會上她蟬聯了1500米冠軍,并在之后不久又在蘇黎世的一次國際比賽中以3分52秒47刷新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1984年8月,在她快33歲的時候,還以8分22秒62創造了3000米世界紀錄。
芬蘭老將拉-維倫以在上屆奧運會上兩奪金牌而馳名于田壇。不過此后情況不佳,人們對他能否再次取勝持懷疑態度。蒙特利爾奧運會前他加強了訓練,使競技狀態達到最佳,終于蟬聯了5000米和10000米的冠軍,以兩枚金牌作為他27周歲稍稍遲到的生日禮物。
蘇聯的維-薩涅耶夫在三級跳遠比賽中擊敗了曾在1975年創17.89米世界紀錄的巴西選手約-德奧維利拉,成為奧運會史上三次獲該項金牌的唯一選手。
田壇人士對美國的埃-摩西的13步欄間跑極為贊賞,他輕松地獲得了男子400米欄冠軍。
本屆奧運會于8月1日閉幕。蘇聯成績再次領先,共獲49枚金牌。自1952年一直與蘇聯爭奪王座的美國隊,這次不僅落后于蘇聯,且敗給了近幾屆成績不斷上升的民主德國隊,退居第三,這是美國隊在奧運會上一次最嚴重的失敗。作為主辦國的加拿大成績也不理想,這在奧運史上也是沒有先例的。人們對蒙特利爾的評價是:這是一屆相對還算成功的奧運會。然而,組委會組織工作上的懈怠以及腐敗問題使蒙特利爾最終為奧運會支付了令人咋舌的巨額帳單。
花絮
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他人做嫁衣裳
為舉辦第二十一屆奧運會,蒙特利爾市耗資巨大。除了對原有的體育場館進行翻修改建外,又在距市中心3公里處的梅宗涅夫公園內,修建了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高達19層的奧運村及其他10個場館。還有能容納7萬觀眾的主體育場和占地1253平方米的賽車場。當時,加拿大正面臨經濟蕭條,工人長期罷工,結果工程一再延期,出現了嚴重赤字。為此,蒙市為奧運會大傷元氣。可惜的是,加國選手不爭氣,在奧運會上,一塊金牌未得。
“沉重”的口香糖
美國摔跤運動員法里納賽前稱體重時,指示燈顯示他的體重已超過級別標準。他趕緊脫去背心,指示燈沒有滅,他又摘掉太陽鏡,燈仍然不滅。氣憤之余,法里納賽低罵了一句,順口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可就在這一剎那,指示燈滅了,他轉憂為喜,這小小的口香糖差點誤了大事。
用打火機點燃的奧運圣火
在離奧運會閉幕還有5天時,一場持續了20多分鐘的大雨澆滅了圣火臺上的圣火。按規定,火炬熄滅意味著大會閉幕。場地監督比-布歇爾見狀,趕緊冒雨沖上圣火臺,從口袋里拿出打火機,重新點燃了圣火。雖然都是火,但卻有了本質的不同。當組委會的人聽到此事后,立即報告了圣火委員會,經討論,用打火機點燃的圣火無效。旋即用場中央的安全燈取來火種,重新點燃了圣火。比-布歇爾最后被確認為無知而免于被追究責任。
風云人物
科馬內奇獨得7個滿分
生于羅馬尼亞的娜迪亞-科馬內奇是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的明星,她成為了奧運體操史上首個獲得滿分10.0分的運動員。美國的ABC電視臺曾經使用在美國很流行的一段音樂劇旋律給科馬內奇的表現配樂,最后這段旋律就被稱為“娜迪亞主題”。
科馬內奇第一個獲得十分的項目是高低杠,在這屆奧運會上,裁判共為她打出7次滿分。在1975年的歐洲錦標賽中,科馬內奇一人獨得四枚金牌一鳴驚人。而在1976年蒙特利爾和1980年莫斯科兩屆奧運會中,她一共奪得了9枚奧運會獎牌。
但是在1980年后,收到身體因素的影響,她的表現一落千丈。在獲得了1981年世界學生大賽的冠軍后,科馬內氣選擇了退役。1989年,她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羅馬尼亞,然后定居于北美。她與美國體操運動員科內爾結為夫婦,兩人在推廣美國體操運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金牌兄弟與冠軍夫妻
拳壇兄弟兵邁克爾-斯賓克斯和萊昂-斯賓克斯在本屆奧運會上雙雙獲得拳擊冠軍。20歲的邁克爾在男子75公斤級拳擊的比賽中僅僅打了兩場比賽就奪得金牌(另兩場比賽對手棄權)。而幾分鐘后,他的哥哥萊昂又在81公斤級的決賽中勝出。東德游泳名將科尼麗亞-安德爾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得四枚金牌(女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以及4×100米混合泳接力)。她的同胞羅蘭-馬特斯同樣是一位奧運冠軍(參加三屆奧運會奪得8枚獎牌其中包括4枚金牌),兩人在蒙特利爾奧運會開幕前兩個月喜結良緣。不過幾年之后,這對冠軍夫妻離婚了。
“東洋魔女”再創輝煌
在女子排球比賽中,號稱“東洋魔女”的日本隊勢不可當,不僅以5戰全勝奪取了冠軍,而且每場比賽均以3-0的比分取勝。更有甚者,在這5場比賽的總共15局中,只有1局被對手得分達到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