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際勞動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其中因“Women‘s Day”可譯“國際勞動女人節”或“國際勞動女性節”;因“women’s rights”可譯“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在1911年美國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中喪生的140多名女工。
從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爭取“男女平等”游行集會以來,至21世紀已走過了百余年歷程。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慶祝對女性的愛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于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歐洲,包括俄羅斯。
在一些地方,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政治意味,成為了簡單的男人表達對女性的愛的時刻,類似于母親節與情人節的混合。在其它一些地區,盡管政治權利與婦女權益的主題由聯合國指定領導強烈的、政治的及社會的感受女人在世界范圍的奮斗,并檢驗這種帶來希望的習慣。
節日起源
何香凝在長期從事和領導中國婦女運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探索婦女運動理論,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婦女解放思想。何香凝認為,中國婦女處于男女間的不平等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1924年1月,她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了“婦女在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促使《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政綱中明確規定:“于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之發展。”從而確立了婦女在社會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則。
發展沿革
1924年2月下旬,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干部會議上,何香凝提議在廣州舉行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由中央婦女部負責出面發起集會和游行示威,會后何香凝承擔了紀念活動的籌備事宜。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廣州各界婦女2000多人參加。何香凝主持大會并發表演講,介紹了“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及紀念它的意義,痛述了廣大婦女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下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鼓勵婦女堅決地走“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慶祝大會結束后,何香凝同與會者一起舉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保護童工孕婦、革除童養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納妾,廢除娼妓制度”,“爭取婦女解放”等口號,“第一次將中國婦女的要求全面提出來了。”何香凝還組織10余人散發會議口號和傳單,派出27個演講隊,分赴工廠、劇院等處演講,宣傳會議精神,啟發婦女群眾覺悟。 以此為契機,廣東婦女運動逐漸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婦女解放和國民革命的洪流中。
1926年1月的國民黨二大上,何香凝進一步要求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規定女子有財產繼承權,根據結婚、離婚絕對自由原則制定婚姻法,根據同工同酬、保護母性及童工原則制定婦女勞動法等,敦促二大通過了《關于婦女運動決議案》。《決議案》中制定了“注意領導婦女群眾參加國民革命外,同時應注意婦女本身解放的工作”的婦女運動方針。為了使婦女運動決議案付諸實施,1926年3月6日,何香凝在廣州河南各界婦女聯歡大會上發表演說,要求婦女在“三八”節一致請愿國民政府實行二大的決議,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直到1937年,何香凝還一再呼吁:“希望將來參加國民大會制憲的人……詳定男女一律平等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