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買金熱背后的冷思考
50歲的成都人王麗在最近的買金熱潮中買了金條,但她絲毫沒有傳說中“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的霸氣——王麗每天買菜做飯,上班寧愿擠公交也不開車。
而網絡段子中的“中國大媽”卻異常驍勇:“華爾街大鱷們出手做空黃金,不料半路殺出一群中國大媽,瞬間1000億元人民幣掃貨300噸黃金,中國大媽打敗華爾街金融大鱷。”“中國大媽”為何突然成了英雄?黃金熱潮之后,該如何投資實物黃金?
沒有方向的資金終于找到出口
“一群中國大媽杠上了華爾街訓練有素的國際玩家!面對中國大媽等亞洲居民對實物金的購買氣勢,國際巨頭如高盛集團放棄做空。”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盡管像王麗一樣的買家也一再申明“只是恰逢黃金降價,想買點黃金放在家頭,沒有想去與華爾街空頭決戰的念頭。”
“中國大媽”們旺盛的黃金需求還是引起了世界關注。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媽”此輪購金潮實際體現了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藏金的想法。西南財經大學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內地有1938萬個家庭總資產超過305萬元,有980萬個家庭的總資產超過500萬元。王麗的家庭資產在400萬左右,這次她拿出6萬元買金條也不足為奇。
此外,幾大因素在這一時點疊加,促成了黃金需求大爆發。地產投資風險在加大,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3月底各地紛紛出臺落實房地產“國五條”調控細則后,4月地產成交量大幅回落。另外,股市依然低迷,截至今年4月股市連跌三月,重回2200點下方。而之前一直穩定運行的債市也在4月中旬遭遇行業整頓,針對債市黑幕的執法風暴愈演愈烈。
在主流投資渠道不暢之時,恰逢國際黃金價格在4月12日和4月15日經歷暴跌,每克價格從約合人民幣307元下探到了261元,各類投資性需求(含配置型需求)、剛性需求一擁而上。“有時一天的銷售相當于過去一個月的銷量。”成都天鑫洋金行員工張婷說。
長期配置黃金量不宜超過家庭資產的10%
“中國大媽”們出手,貌似穩住了下滑的金價。有人喊出:“未來金價不由國際投行決定,而由中國購買力決定。”
國際金價的定價權是否就此逆轉?“恐怕非常難!”邁科期貨鄧宏認為,“金價走勢是由國際經濟走勢、石油價格等決定。中國買家此番即使真的買走了300噸,未來還能買300噸甚至更多嗎,如果金價重歸跌勢,還敢繼續投入1000億元買嗎?”
與中國等亞洲國家現貨金旺盛的需求形成對比,國際黃金期貨市場上空頭持倉明顯增加,同時以現貨黃金為投資對象的黃金ETF也在減少持有量。“黃金大戰”并沒有真正分出勝負,新一輪對決一觸即發。
面臨變幻莫測的未來,投資者該如何投資實物黃金呢?
鄧宏建議,如果把黃金作為家庭理財的長期配置,不用慌著購買。既然計劃要放上幾十年,拉長購買的時間跨度,可以平攤成本,避免一次性買在高處的風險。
長期配置黃金,買多少合適?鄧宏建議:“配置量不宜超過家庭資產的10%,因為黃金不同于股票可以分紅、債券可以付息、房子可以收房租,黃金本身是不下蛋的雞,未來能否有收益,單單決定于其價格的走勢。”
如果是抱著短期投資的目的,最好就不要參與了。職業投資人黃生認為,炒金風險太高,普通投資人難以承受失敗的結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