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乙未羊年春節,農村處處喜氣洋洋,相較放鞭炮、備年飯、走親戚等這些過年的傳統年俗之外,不少農民與時俱進,選擇具有時代特色的方式歡度新春。” “天邊的云向您發來紅包……”除夕夜,當記者拼命“搖一搖”搶紅包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匿名的贈送紅包,打開一看原來是堂叔發來的。
乙未羊年春節,農村處處喜氣洋洋,相較放鞭炮、備年飯、走親戚等這些過年的傳統年俗之外,不少農民與時俱進,選擇具有時代特色的方式歡度新春。搶車位、叫外賣、玩微信……這些原本在城市里才見的現象,如今逐漸成為農民們“新常態”生活下的一部分。
搶車位
“媽,我們從蘭州出發了!”
“好的,車位給你搶好了,慢點開!”
“嗯?搶車位?”電話那頭母親的一句話,讓記者感到有點茫然……“那么大的麥場車沒地方停?用得著‘搶車位’?”
半個小時的車程,記者抵達目的地,過了趕大集的時間,沒有遇到堵車,心中竊喜。但車子沿著硬化的大坡往上,著實讓記者有些驚訝。大坡兩旁各式各樣的小車、越野車一字排開,沿途的兩個大麥場里,更是被“塞”的滿滿當當。
母親早已等候在大坡的那頭,無暇顧及旁邊跳廣場舞的隊伍。看到我們到來,當起了交通指揮員,引導我停在她早已占領的車位上。方向回位、熄火、下車。
“你媽一大早就給你‘搶’好地方了!”窩在墻根曬太陽的三爺爺喊了一嗓子。我趕忙上前去,向三爺爺問好,遞煙。“你看現在車多不?我們村將近30輛!以前,誰家的娃娃開車回家,村里人都會圍上來看,現在一點也不稀罕了。”三爺爺瞇著眼睛吸了一口煙說,“以往春節,走親戚都是班車或自行車,現在有車的人越來越多,村里停車越來越緊張。平時還好一點,遇上過年過節的,這車位呀,你就得‘搶’! ”
叫外賣
除夕前夕,本是記憶中農村家家戶戶準備年飯最忙碌的時候,殺年豬、磨豆腐、蒸碗子……每戶人家都要動員全家人的力量,忙碌上近半個月的年飯。可今年,嬸子們基本上全在麥場上,個個手拿扇子排練起了廣場舞,吸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前來圍觀。
嬸子張翠香的家靠近村尾,是一幢二層小洋樓,窗明幾凈,院子一角的廚房里沒有騰騰升起的炊煙和撲鼻而來的飯菜香味,更是少了往年他們忙碌年飯的身影。
“現在有錢了,啥都能買到,自己做得少了。”張翠香說,以前農村的年飯要提前準備,除夕前幾天家家都忙得暈頭轉向,現在好了,家用電器樣樣俱全,“懶得做的時候,一個電話,什么鍋盔、油餅,什么碗子、熟食……直接就能給你送到飯桌上。”
一旁的叔伯插話:“以前過年,我們都要趕大集,提前把過年的食品置辦下來,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買一點也就不用那么勞神費力了,孩子們外出務工返鄉回來帶的也都是沒見過的飯食,平時就跟過年一樣,日子好得很!”
除夕夜的微信紅包讓全國人民樂呵了一把,同時村里的伯伯嬸嬸們也暢快地搖了一搖。今年過年回家,讓記者大吃一驚的是:村里家家戶戶被無線網絡覆蓋,年女老少都用上了微信。
母親告訴我,以前下地干活,站在村頭喊上一嗓子,三五成群上山組團干活。“現在,微信一個表情,人就湊齊了,都知道是啥意思。”
“天邊的云向您發來紅包……”除夕夜,當記者拼命“搖一搖”搶紅包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匿名的贈送紅包,打開一看原來是堂叔發來的。這讓記者很是意外,已經40出頭的堂叔,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也拿起了智能手機加入微信“搖一搖”的大軍。隨后立即回復拜年微信,得到的回復更是過年卡通的祝福。
“你大哥前段時間給我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教會了我用微信。”大年初一,登門給堂叔拜年時才知道他為何如此的“緊跟時代步伐”。
“昨天晚上我發出去了3個紅包,收到了2個。”大伯說,“往年都是給你們發紅包,今年發個‘電子版’的。看春晚節目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拿著手機在‘搖一搖’,包括你嬸子。”
(金鑫)
(來源:甘肅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