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區建設:讓鄉村和城市一樣美
走在中原大地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一片片嶄新的新型社區、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河南省廣大干部群眾務實發展的激情和自豪感,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河南確立了持續探索走出一條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為了有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河南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現代城鎮化體系。
與以往城鎮化不同,河南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一個重要層級納入現代城鎮體系,并將新型農村社區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記者在葉縣卞溝新型農村社區看到,整齊劃一的兩層小樓新穎別致,家家戶戶門前種著花草樹木,社區內衛生服務站、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都已配備,不遠處的垃圾處理站也正在施工。
去年搬進社區的房玉停告訴記者:“從舊宅子搬出來,我花15萬元買了這230多平方米的新房。這里環境優美,生活方便,還用上了自來水,我們再也不用到遠處的水庫挑水了。”
河南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將城鎮的文化、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同步向農村延伸,讓農民徹底告別了生活環境的臟亂差,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和整體素質。
有一位干部說,過去看農村,是“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鎮;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是農村”。一些富裕的農村房子雖然蓋得很好,看起來像城鎮,但由于沒有統一規劃,城鎮公共服務體系無法向下延伸,天然氣、給排水、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跟不上,而且由于沒有產權證,房子蓋得再好也不值錢,實質上還是農村。
“一二百人的‘巴掌村’,怎么通自來水、天然氣,怎么配醫院、建學校?”焦作市委書記路國賢在接受采訪時反問記者。
焦作市已計劃將1827個村合并成20個中心鎮、150個中心村。這樣才能使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農業人口逐步住進新農村社區,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袁屯村就是這150個中心村之一。村支書秦東紅也是村里公認的能人。2008年,秦東紅就開始為3個村集中建房,共節約出土地158畝。按照國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綜合整治等政策,農民每畝宅基地可獲政府補貼10多萬元。現在的袁屯村,一座座連排式居民住宅樓拔地而起,每戶只需繳納4萬元就住上了258平方米的樓房。
對于流轉出來的土地,袁屯村引進8家企業入駐,群眾以土地入股分紅,村民就近打工就業。村民王小冬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在家門口的企業打工,兩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分紅和土地流轉后的土地收益,家庭收入很是可觀,過上了連做夢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新型城鎮化突破了過去單純的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單向支農強農模式,探索第三條城鎮化道路,即農村就地城鎮化,使農民不離土不離鄉,而是通過進廠、進社區來享受城市生活,實現了重大的實踐創新。”路國賢表示。
河南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把產業集聚、工業發展與農業農村發展銜接起來,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為新型工業化搭建了新的平臺,提供了勞動力資源,為新型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條件。
即將建成的新密市超化新型農村社區,燃氣管道、光纜水電已鋪設完畢,籃球場、健身廣場等正在施工中。新區建成后可容納附近4個村子的3200戶農民。新密市委副書記張紅偉對記者說,針對經濟困難家庭,我們專門建了60至70平方米的小戶型。對于連小戶型也無力承擔的農民,政府也在研究解決。
在超化新型農村社區西側,是鄭州市耐材產業聚集區,區內聚集著100多家企業。在新型社區的東南方向,數十座蔬菜大棚依次排列,這里是與新型社區配套的高效農業區。耐材產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為超化新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將來入住農民提供了工作崗位。
5月30日上午,舞鋼市尹集鎮張莊社區居民石金遂,拿著剛用房產證抵押貸到的16萬元貸款,高興地告訴記者:“這下好了,俺的家庭旅館可以辦起來了。”
老石去年入住的新型農村社區,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自然風景區內,與社區配套產業是旅游服務業。之前因為資金不足,老石著急了好一陣子。
舞鋼市委書記高永華說,農民致富難,除了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諸多原因外,缺乏啟動資金是一大難點。多年來,農民的住宅只具有居住功能,是真正的“不動產”,不像城市的房子,可以變現。舞鋼市為了盤活農民資產,大膽創新,提出了只要符合“凡是有新型農村社區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房屋都可以辦理房產證”的思路,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為符合條件的新型社區住宅辦理了房產證。
今年4月,該市張莊社區的21戶農民領到了盼望已久的《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
拿到房屋產權證的農民,“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了。”張莊社區農民郭香民說。
有了產權證,“死資產”變成了“活資本”,農民有了進入市場的第一桶金。基于促進農村發展、擴大內需的考慮,這種“造血”手法顯然比傳統的“輸血”模式更能惠及農民,而自主創業和進入產業集聚區就業的農民,正逐步變成產業工人,城鄉二元結構被悄然打破,城鄉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目前,河南全省10個城市新區已經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成近300個、在建1400多個。到2015年,河南城鎮化率將達到60%。據測算,河南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長1.3%、居民消費增長1.2%,同時可帶動就業增長和民生改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