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元宵節”也是“情人節”
今年2月14日是元宵節,恰好與西方情人節重疊。據悉,以上兩節相遇十分難得,19年才能碰到一次。近日,不少網友發帖稱,兩節撞車讓他們很糾結,到底是該在家陪老媽,還是外出陪那個TA呢?南京民俗專家介紹,其實中國古代元宵節就有情人節寓意。
兩節撞車19年一次,下一次要到2033年
西方情人節的固定日期是陽歷2月14日,但我國農歷元宵節在陽歷的日期并不固定,所以兩節可能重疊,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記者查閱了萬年歷發現,情人節與元宵節的重疊情況大約每19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是在1995年,而下一次將出現在2033年。
近日,網友“小兔狂跑”發帖稱,去年情人節因為工作原因沒能和女友一起過,當時就說好今年一定給她補上。今年春節前,他還承諾要補過一個不尋常的情人節。哪知前兩天才聽說,今年的情人節居然和元宵節是同一天,這不是坑人嗎!因為他和家人早就約好了,元宵節要一起過的。
針對上述話題,眾多網友紛紛吐槽。網友“驍驍最近不愛傻笑”稱,今年兩節合一,究竟是陪老媽,還是陪那個TA,選擇難度不亞于“網絡神題”:老媽和老婆同時掉下水,先救哪一個?
網友@gf高夫也吐槽稱:情人節,佳人有約;元宵節,家人有約。今年的情人節和元宵節撞車,你和誰過?
古代元宵節也有“情人節”寓意
“現在很多人都將七夕節看作中國的情人節,卻不知道古代元宵節也有情人節寓意。”南京民俗專家陳濟民說,元宵節與愛情有關的故事非常多。唐朝時每晚都會宵禁,大家閨秀白天、晚上都不能出門,只有到了元宵節這天,才得到解禁,所有人都可以上街觀燈游玩。女孩子們出門看燈,順帶找對象。由此,才造就諸多名詩佳句流傳至今,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這兩首:《生查子 元夕》(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還有一首是《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兩節合一,何不把愛帶回家?
“為何七夕節和元宵節都能稱為是中國情人節?”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云翱介紹,七夕節和元宵節都是中國古老的節日,在傳統佳節里,合家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等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而當時相愛的人并沒有“情人”稱謂,所以也無法提及情人節的說法。但隨著時代變遷,特別是西方情人節傳入中國后,“情人”一詞已被眾多情侶接受,與此同時元宵節和七夕節中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寓意,也被人們與西方情人節進行了比附,因此兩者都可被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
賀云翱表示,這樣的比附其實很有意義,它不僅給中國傳統節日增添了時代氣息,更增加了傳統節日的內涵,更有利于中國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對此,網友“哈嘍杜影月”說,元宵節撞上情人節,19年才等到一回,既然元宵節也能稱作中國“情人節”,何不勇敢地把愛情帶回家!既經濟又環保,陷入兩難的小伙伴就不用糾結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