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在即 缺乏O2O恐難P2P
P2P只有與O2O結合,線下進行嚴格的風控,才能把控好借款人質量,維護投資人的利益
不久前,央行曾召集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開會,就尚未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進行溝通交流。
據悉,此番央行將互聯網金融定位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強調傳統金融是主流。央行認為,互聯網金融并未改變金融風險的本質,因此仍需加強監管。
這一觀點獲得了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P2P資深人士、金信網COO安丹方的認同,在她看來,互聯網金融標準建立應將信用管理作為一個關鍵指標。以P2P為例,其是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借貸信息服務平臺,而中國目前還是信用管理體系相對缺失的社會,如果不對借款人進行詳盡的信用調查、管理,那么就不能規避風險。
P2P信用管理是關鍵
“互聯網金融并非顛覆,而是抓住了傳統金融領域長久忽視的全民理財的需求,有效提升全民的理財意識,而意識到這一大趨勢的傳統金融行業,也在做出轉變,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企業,聯手挖掘潛在客戶需求。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金融行業并不存在所謂的死敵關系。”安丹方認為,“未來的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將不再單打獨斗,而是攜手傳統金融行業,融入全民理財的潮流,是可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共同馳騁的小伙伴”。
安丹方表示,而今P2P行業內不規范的企業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于P2P的信任,“純線上P2P團隊單純靠信用數據是不可能做好信息與資金安全的。 P2P只有與O2O結合,線下進行嚴格的風控,才能把控好借款人質量,維護投資人的利益。”
“中國的征信系統目前覆蓋了8億人,但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系的只有3億人,5億人跟銀行從來沒有信貸交易關系。”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表示,“P2P如何在這5億人當中找到它的細分市場,找到管理這部分細分市場信用風險的獨特技術,這是P2P保持中長期競爭力的一個核心。”
事實上,有不少業內士認為,為確保投資人的利益,P2P應該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模式。例如提供借款人與出借人的專業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平臺服務雙方為出借人和借款人,其線上對接有投資需求的廣大投資者、線下由合作的專業公司或擔保公司推薦借款客戶。
技術與商業模式雙驅動
安丹方介紹,一些線下專業個人對個人借款的大型公司,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風險控制水平和實地盡職調查水平。而它們將符合借款要求,有較高還款能力的穩健客戶提供給專業P2P平臺,由平臺委托第三方信用管理公司,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二次審核,由專業的信用評估人員對借款人的實際情況進行100%實地考察,考察信用人員撰寫評估報告進行資質評估后,反饋金融信息服務平臺 。
此外,在資金風險控制方面,P2P平臺不存放資金,也無沉淀資金。所有資金操作均應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的虛擬賬戶中進行交易,由用戶進行獨立操作,發送交易、提現指令。平臺擁有自己的虛擬收入賬戶和在銀行設立風險保障金專項托管賬戶,其中,風險保障金賬戶在借款人還款完畢后才被第三方支付平臺允許釋放資金。
提及技術與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的關系,安丹方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巨頭在金融領域的動作,極大推動了互聯網金融這一商業模式的發展速度,而日漸成熟的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也會反向推動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以便更好提升用戶體驗,令技術真正實現為用戶服務,她預計,未來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每一次大創新和改革,都離不開與技術領域創新的雙向驅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