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永久
永久牌自行車
一輛銹跡斑斑的永久牌自行車,勾起三代人的回憶。
2012年8月16日,中路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向外披露其2012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中路股份旗下的永久牌自行車營業收入為1.05億元,利潤只占公司利潤率7%左右,與電動自行車持平,而且更出現逐年遞減的情況。
雖然永久牌自行車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出行工具代替,但是它卻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1991年9月19日,中國首批“中國馳名商標”產生,其中永久牌(自行車)等10個品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永久”是上海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奢侈品,屬于“三轉一響”(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婚嫁四大件之一,意味著“小康”。當時,要先給廠里財務科打款,然后才是領票、排期、領車。
據了解,1949年底,昌和制作所就生產永久牌自行車,1953年,該所正式定名為上海自行車廠(現為中路股份有限公司).1952年,永久牌自行車年產達到28676輛,占全國自行車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我國單一品牌、單一產品消費者最多的交通產品。上海自行車廠作為最大的國有自行車廠,為我國自行車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廠里研制了統一全國自行車標準、規格的標定車,又開發了中國第一代660毫米輕便車、載重車、賽車及電動自行車、LPG燃氣助力車等產品。
數據顯示,永久品牌自行車已生產銷售近一億輛,成為中國單一品牌、單一產品消費者最多的交通產品,為國家創利稅達30多億人民幣。市民普遍認為,永久牌自行車除了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情意結問題。
九十年代中后期,地鐵、公交、出租車、自駕車更普及,自行車已不是人們代步的唯一工具。“永久”年銷量從最高峰的330萬輛滑落到40萬輛。2002年,上海本地民營企業——中路集團入主“永久”,通過整合產品線、制造線、銷售線,年銷量又回到100萬輛以上。
資料顯示,重組后的永久牌自行車隨后出現了銷量反彈,2002-2007年期間連續6年國內銷量第一,電動自行車2005年也突破20萬輛的銷量。但隨后,銷量出現下滑,數據顯示,永久股份主營業務收入自2007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2009年為6.10 億元,同比減少14.62%。毛利率方面,2007至2009年間略微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09年為9.44%,低于行業平均水平3.63%。
在經歷三年低潮后,永久股份決定推出“永久C”系列自行車重塑品牌形象。永久C的五個型號以路為名,分別為“北山、頤和、五原、柳蔭、淡水”。事實上,2009年,現任永久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閃從倫敦留學歸來就說,“永久”不是陳舊的“二八大杠”。在和總經理陳海明商量后,“永久”決定推出一個副牌,這就是“永久C”。為此,設計團隊拆了100多輛老式自行車,還按照時裝設計的色譜重新調漆。數據顯示,“永久C”2010年銷量為5500輛,2011年銷量就達到了10,500輛,增幅高達100%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自行車還是電動自行車在國內都屬于低毛利率的行業,行業整體毛利率只有13%左右,若要自行車產業永葆青春,必須從質量和設計方面下重功夫,改變國人對國產自行車“二八大杠”的觀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