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鋼筆不應只在記憶里
英雄鋼筆
有著“國民鋼筆”美譽的英雄牌鋼筆,因為一則250萬元公開轉讓公司49%股權的招標公告,引來一片疑惑與惋惜。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曾經風靡大江南北,如今近一半股權只值250萬。有著80多年制筆技術的老牌國企如何落到這般田地?
在50后60后市民看來,那個年代能夠擁有一支英雄牌鋼筆,是多么稀奇和自豪。記者在福州路上的上海文化用品商廈隨機采訪了幾位中年人:
[實況] 1:稀奇,有一支已經很開心了。
2:好的都不便宜,買一支總有困難,不是那么便宜的。
3:當時還沒改革開放,外面其他牌子都沒有賣的。
在70后和80后年輕人眼里,英雄牌鋼筆不再是稀罕貨,基本人手一支,這也是英雄最輝煌的時候。但漸漸地,隨著書寫習慣改變,傳統鋼筆市場越越小。
[實況]鋼筆太麻煩了,水筆圓珠筆比較多,因為方便,寫完了可以再換。鋼筆的話要是墨水不帶在身邊就不能寫字了。
一方面市場萎縮,另一方面英雄自己墨守陳規。記者在上海書城三樓文化用品部看到,鋼筆柜臺上英雄的款式很少,樣子很普通,基本以黑色為主。營業員說,英雄鋼筆的價格比派克、畢加索都便宜,但就是賣不過他們。
[實況]他現在款式都比較老式的了,沒什么創新,現在好看的鋼筆做得很花俏的。
英雄也嘗試走過高端路線,上海文化用品商廈的英雄鋼筆專柜,最貴的一款14k金筆售價19800元,但基本無人問津。英雄集團公司董事長史惟康坦言,企業本身已經入不敷出,哪有錢投廣告,哪有錢改技術。
[實況]從人員結構來說都比較老化,企業效益不怎么,而后方人多前方生產人少,負擔更重。還有我們的管理理念和機制還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說我們在營銷上怎么更能適應市場,也是做得很不夠的。
英雄金筆曾經無人不知。它不僅位列普通中國人“幸福生活四大件”之一,更成為“中國制造”的代名詞,見證無數歷史。1984年4月13號,在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等領導人的注視下,中英雙方用“英雄”筆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2001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APEC會議期間,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京等與會領導人用“英雄”筆簽下了自己的大名。
曾經風光無限,如今日暮西山。250萬元,49%的股權,有網友調侃稱自己的房子都不止這個價。對此,英雄方面澄清,這次股權轉讓的資產中不包括企業現址的房地產,也不包括企業現使用的“英雄”這塊金字招牌。資產評估數據顯示,英雄筆廠的凈資產為208萬元,49%參股股權評估價為102萬元,因此250萬元的掛牌底價已經是一次溢價轉讓。“英雄”對意向受讓方也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必須具有制筆行業背景;制筆年銷售額應不低于4500萬元等;同時,必須接受英雄金筆公司這次多元化改制中對職工的安置方案,承諾同意繼續履行英雄金筆公司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因此,英雄集團這次轉讓股權,可以說既沒有“全賣”,也沒有“賤賣”。
對于“英雄”的這次股權轉讓,上海企業文化與品牌研究所所長周元祝認為,不要緊盯著一兩個數字,既然賣的不涉及“英雄”品牌,那么通過引進新的機制和方法,由熱愛品牌、具有創新管理理念的人去實現國資增值,有什么不好?在這樣公開的平臺下,老品牌如果真正做大做強了,還能使更多的人依托老品牌而就業,使老品牌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稅收。
數據顯示:上海50年以上的老品牌有160多個,但大多數生存狀況堪憂。英雄鋼筆的股權轉讓牽出了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老品牌、老字號到底如何振興?上海幾位企業家的案例提供了很好的遐想空間。一位是恒源祥的劉瑞旗,2001年,他借資9000萬元,將邊緣化的“恒源祥”品牌攬入麾下,通過十年的不懈努力,這個1930年代的老品牌煥發出耀人的光環。另一位是上海家化的董事長葛文耀,在他花甲之年,為了品牌的發展,企業選擇了改制。如今,上海家化不但是大眾產品的生產商,而且是時尚消費品的創造者,六神、佰草集、美加凈、可采等多個品牌如虎添翼,2015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60億元。
英雄筆長股權轉讓掛牌期滿日期是12月17號,由誰來接盤、最終能否再顯英雄氣概,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