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如何上升為國家戰略
何謂中原經濟區?如何構建中原經濟區?又怎樣才能上升為國家戰略?
昨日,在省政協召開的“構建中原經濟區建言獻策座談會”上,圍繞構建中原經濟區的一系列問題,與會委員展開熱議。
有委員建議,中原經濟區能否上升為國家戰略,除了看它能否具有全國戰略布局作用之外,還要看它是否具有中原的地方特色,具有不可復制性;也有委員說,構建中原經濟區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
背景
中原經濟區是客觀存在
何謂中原?何謂經濟區?有人曾對這兩個關鍵詞作出了解釋。根據歷史上地域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變遷過程,大致可將“中原”的四至界定為:西鄰華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線,南界沔水——淮河一線,東達泰山——泗水一線。因此,中原地區主要是指以河南省為主體,包括周邊省份相鄰地帶的一個區域。
經濟區,又稱綜合經濟區,是在勞動地域分工基礎上形成,并在全國經濟聯系中擔負特定使命與功能的地域生產綜合體。
關鍵詞·現狀
省政協主席王全書:
國家層面戰略規劃區域
河南是個空白
繼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四大經濟板塊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八大經濟圈劃定后,去年以來,國務院又先后批準十余個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
如海西經濟區、海南國際旅游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皖江城市產業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等。
“如今,獨獨河南是個空白。”說到這里,省政協主席王全書說,河南地處平原,只能叫空白,不能叫洼陷、淪陷。
他說,構建中原經濟區并將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動上上下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
關鍵詞·心情
副省長張大衛:
將統一認識,形成合力爭取早日申請成功
不拿演講稿,坐在會場中央的張大衛侃侃而談、思路敏捷。
談到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張大衛嘴角微微上翹:“我們支持國家的分類政策,這是保證國家發展的長久動力。說實話,我感覺心里酸溜溜的。”
“人家進去了,我們沒進去。現在,就差河南了。”他說,今后,將統一認識,形成合力,爭取早日申請成功。
關鍵詞·方法
省政協委員、省社科聯主席王耀:
構建中原經濟區要融入全國大局,也要獨此一家
“僅去年,國家就批復了14個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數量遠遠超過了過去4年之和。”省社科聯主席王耀說,隨著河南周邊省份相繼步入“國家戰略”的大門,“河南有了被邊緣化的危險”,河南迫切需要制定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