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的背后
12月16日,以他的名字成立了班長工作室,上級領導參加了現場揭牌儀式;
1月26日,他被河南省電力公司評為特等勞模;他所帶領的岳村供電所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標桿班組、被河南省電力公司授予工人先鋒號、被鄭州市評為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
他,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只是電力系統的一顆小星星,默默無聞的照耀著夜空,卻在必然和偶然間發出了萬丈光芒。
他,就是新密市電業局岳村供電所所長王宏亮,在這光環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初生牛犢不怕虎。”23年前,18歲的王宏亮背起行囊走進了尖山供電所。尖山供電所地處河南省最貧困山區,十里不見人煙,環境惡劣,山勢險竣,許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到這里來冒險。王宏亮卻說:“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剛上班時,為了熟悉山區線路和設備,他跑遍了大山里的村村落落,由于當時條件差,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使用多年的自行車,自行車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只能在長滿野草的荊棘中蹣跚前行,褲子被掛破、手臂掛出血、臉上掛滿彩那是家常便飯。尖山鄉的老少爺們沒有他不認識的,尖山鄉的每一寸土地都灑下了滿腔的汗水,每一基線桿和每一個臺區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由于他勤奮好學,上進心強,整整十年,他實現了從一名會計到副所長到供電所長的完美蛻變,成為最年輕的供電所長,一時在全局傳為美談。
三天三夜堅守在雪山上
“我就是喜歡挑戰,越是有壓力,越能創造奇跡。”2007年底,一紙調令,他又到了米村供電所任所長,米村供電所是首批被國家電力公司命名的國家級示范窗口單位。
2009年2月9日晚,新密市突降大雪,導致部分線路覆冰,信號中斷。在尖山景區,凍雪壓斷樹枝,樹枝又壓在線路上,電桿倒地,造成10千伏柿5板柿山線等多條線路短路,直接影響景區內沙古堆、田種灣等6個村2000多戶居民的生活。鄉親們把情況報告給王所長,通知局領導后,他立即帶人爬上雪山進行搶險,埋電線桿、安橫擔、裝金具……他們沒有一刻閑著。“餓了啃方便面,渴了抓把雪,為了尖山村民能在年三十看上春晚,他和大伙一起連續在‘雪山’奮戰三天三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