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供電公司服務京廣快速路建設紀實
如今鄭州的夜幕下,一條連接鄭州市南三環與北三環,全長13.6公里的京廣快速路(一期工程)猶如一條飄舞的七彩綢帶,閃耀南北。經過兩年的建設,這條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快速通道功能凸顯。
面對家門口開建的我省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工程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的特大型市政工程和民生工程,鄭州供電公司組織精干力量傾力相助。從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到沿線電力線路遷移,從線路施工設計到照明電能供應,處處都閃動著鄭州公司供電公司員工的身影。寒冬酷暑,春華秋實,火熱的建設現場時時浮現著那一抹動人的“國網綠”。
一個穿越城市的夢想
“大型市政工程的施工對電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基礎施工、車輛用電以及道路照明等都需要安全可靠的電力支持。”鄭州公司配電工程處相關負責人馮志敏告訴記者。
據馮志敏介紹,早在京廣快速路建設伊始,鄭州公司就響應鄭州市委市政府號召,緊密配合京廣快速路建設項目部及施工單位,為項目建設用電開啟了“直通車”,為穿越城市的夢想加速。
由于項目建設處的京廣路沿線屬于鄭州市負荷較為集中的區域,多條線路處于重過載狀態,已無接入能力。但面對項目建設近乎嚴苛的時間表,鄭州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專門開設了“京廣快速路建設用電綠色通道”,召集該公司多部門一起研究線路運行方式、制定基建用電方案并通過簡化報裝程序,安排專人對口服務來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有序進行。前期工作中,該公司配電服務中心的施工人員跪在地上使用鐵釬一點點撬開上凍的土地,用傷痕累累的雙手架設線路。2010年1月27日,項目部第一臺基建用電變壓器成功送電。鄭州市副市長張建慧贊揚道:“鄭州電力不愧為一支高素質、敢打硬仗的隊伍!”
為了更好地配合京廣快速路建設,承擔地鐵施工配電工作的鄭州公司配電工程處推出了新的管理、溝通方式——項目經理制。專門抽出有著豐富市政供電經驗的8名職工組成項目經理組,與項目建設指揮部進行無縫對接,全程負責方案制定、協調各項工作的進行。
兩年來,項目經理王志濤再也沒有了節假日。項目規劃會有他的身影,市政府協調會有他的參與,工程施工現場有他留下的汗水,時常回家時已然成了一個“土人”:“不是不想照顧家,真的是沒有功夫,工程建設的責任太重了!”
一座汗水鑄就的豐碑
47天,18臺變壓器,173基線桿,鐵塔6基,環網柜10臺,電纜分支箱18臺,96條線纜的遷移,近43千米的電纜入地……這一組組數字不僅展現著鄭州公司配電服務中心的施工人員的工作總量,更是他們用汗水和責任,在13.6公里的工地上鑄就的無形“豐碑”。
2010年4月15日,京廣快速路建設正式開工建設,道路沿線的電力線路設施改遷也與施工同步進場開始施工,依據每段路的建設節點,將工期任務細化到天,及時埋設所需管線。“我們要首先按照項目指揮部要求將線桿進行移位,保證工程進度,再進行入地改造,保證道路沿線的美觀,”馮志敏介紹道。
在金水路至南三環近8公里線路的改遷“戰場”,長江路至航海路這近1公里同桿雙回路架設的線路是一塊尤為難啃的“硬骨頭”。蘆喜林回憶說,8月23日線路剛剛停電就遭遇了一場滂沱的大雨,參與施工的10余名電力職工被澆了個通透。但為了減少沿線居民的停電時間,一有作業的時機他們就帶上安全帽,他們義無反顧的走進雨中,爬上幾十米高的線桿進行施工。連續幾個小時的工作,他們身上的衣服從被雨水浸濕到慢慢陰干。
為了將電力設施打造成為與項目配套的精品工程,鄭州公司還在線纜和變壓器品種使用上也以適度超前的標準進行配備,增大變壓器與導線容量,從而減少事故率、提高供電可靠性同時也向市民保證5年之內不因電纜問題進行路面開挖。
2012年4月22日,隨著月24板電纜的入地,近43千米電纜的入地工作全面結束,如今的道路沿線“黑色蛛網”已經難覓蹤跡。“那一天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至今說起,蘆喜林仍難掩激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