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千山只等閑
6月28日,歷經1062天的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0年,登封及新密西部電網用電負荷達到750兆瓦,停機斷線方式下需省網送入電力474兆瓦,已超出宣鄭線和鵝啟線1回線路輸送極限。為滿足鄭州220千伏電網開環后西南區域登封及新密西部220千伏電網受電能力,2010年8月6日,規劃線路全長32.231千米,全線新建桿塔94基的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拉開序幕。
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是一場持久攻堅戰,工期長,環境險。為了加快施工進度,項目部總工赫戰軍把施工隊員分成打基礎、組塔放線兩個組,打基礎的80個隊員分成4個班,組塔放線的200名隊員分成兩個班。陡峭的山崖、布滿荊棘的山路,施工隊員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萬里長征”。他們每天早上5點集合,召開班前會,6點上鐵塔,晚上看不見光的時候才下鐵塔。遇到惡劣天氣,他們只能啃方便面、饅頭充饑。
由于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途經新密市城關、超化、大隗等6個鄉鎮,線路長,跨越村莊、工廠、鐵路等,地形復雜、環境惡劣、交叉跨越多,施工難度特別大。
那是2010年的12月,剛下過雪,狹窄的山路非常滑,施工隊員寸步難行,更別提運送物資了。作為項目總工的赫戰軍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細心觀察地形,拿出圖紙左畫右描,最后想出了用索道運送物資的辦法。索道從39基桿架設,45基桿終止,就這樣,索道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山溝里發揮著它巨大的作用。赫戰軍的這一創新,激起了大家的斗志,在山路結冰時,他們破冰開路,還找來了馬幫馱運物資。深深的山坳里不時傳來他們的吆喝聲。
“在施工中,感覺最困難的工作是放線。因為要跨越民房、樹木、田地,民事協調又非常難,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我們只能用‘動力傘’放線。” 赫戰軍對筆者說道。2011年11月,在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村,施工隊先后5次成功運用“動力傘”放線30多千米。
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歷時2年零11個月,近300名施工隊員奮戰在施工一線。他們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他們當中有的父母患病住院,有的妻子待產,有的疾病纏身,他們顧不上這些,心中始終只有一個信念:為了萬家燈火。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綿延的山脈在電力鐵軍的眼中只不過是細小波浪,陡峭的山崖在他們眼中像是腳下滾過的泥丸。6月28日17時,220千伏鵝灣變至啟夏變II回輸電線路工程成功送電,幾百名施工隊員擁抱歡呼,他們近3年來的艱辛與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朱韶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