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供電公司服務三夏小故事
6月14日,鄭州市上街區電視臺記者禹建杰找我聯系采訪電力職工服務三夏的事,我立即聯系峽窩供電所所長郭躍國,得知他在老寨河村麥場處理用電故障,我就和記者一起趕往老寨河村……
抗旱保電 服務三農留美名
一進老寨河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豐收景象。山間的梯田上,村民正揮汗如雨收割麥子,婦女、老人在捆扎著麥子往車上搬運……
在村頭,我們遇到了71歲的許運通老人。聽說要采訪所長郭躍國,老人動情地說,你們要好好寫寫郭所長,今年我家的三畝麥子收了2500多斤,全靠了黨和政府,還有供電局的領導和郭所長了。年初大旱時,村里的變壓器容量小,帶不動抽水泵,眼看著全組500多畝麥田受災,大家心急如焚。
郭所長得知情況后,立即向供電部領導匯報。當天,李群才局長、孫明浩副局長帶領員工現場辦公,規劃更換變壓器方案。僅用2天時間就爭取到了一臺價值3萬多元的200千伏安變壓器。郭所長帶領吳三軍、何金平、趙文成等人冒著嚴寒,頂著山頂上刺骨的寒風,連續工作了6個多小時給村里更換了大變壓器。
換了變壓器,抽水泵轉了,甘甜清澈的水流進了干涸的麥田,也流進了咱村民的心田。
聽完許老伯的稱道,我連忙問:“郭所長現在在哪里?”“他接了一個電話,去營坡頂村了?!?/p>
所長臨門 老漢麥收不發愁
在營坡頂村,五保戶許老漢聽說找所長郭躍國,緊緊拉著記者的手連聲稱道:“好人啊好人!”。原來,每年麥收都是許老漢最作難的時候:自己年近七旬,無兒無女,腿腳又不方便,家里的三畝麥子都得等親戚家收完了才能幫他收割。
去年冬天,峽窩供電所吳三軍、段振乾在走訪時發現許老漢家里的電線已經老化,絕緣層龜裂,2只昏暗的燈泡還常常舍不得點亮。
眼前的情景讓吳三軍、段振乾鼻子一酸。他們回到所里給郭所長一說,大家自發捐款200多元,購買了電線、開關、節能燈等,利用下班時間為許老漢更換了40多米電線,安裝了開關、插座,節能燈。
6月5日,郭所長帶著吳三軍、段振乾等人,利用休息時間幫助許老漢收麥子。他們在地里忙到夜里10點多,把三畝麥子全部收完運到了村里的打麥場上??粗馉N燦的麥垛,聽著打麥機的歡唱,許老漢心里樂開了花,他忙招呼外甥去村頭小賣部買飲料,卻驀然發現郭所長他們早已帶著滿身的汗水和麥秸悄然離開了……。
聽完許老漢的訴說,我又一次撥通了郭躍國的手機,得知他正在林子村的打麥場檢查,我們驅車趕往上街區最南端的林子村。
創新服務 村民用電不再難
“只要一招手,電力服務車就停下為咱服務,真方便呀!”在林子村的打麥場上,村民張東山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天俺正打麥,電機不轉了,俺打個電話,郭所長和搶修人員很快就趕來了,20分鐘就解決了俺的用電難題。”
“郭所長在哪里?”我急切地問,“他修好了打麥機電源,接了個電話,就急忙離開了。”
我再一次撥通了所長郭躍國的電話,重復著同一句話,“郭哥,你在哪里?”“我在趕往楊家溝……”電話里傳來了不大清晰的聲音,顯然他在山溝里。
“不用采訪我了,我一身泥土一身汗的,影響電力職工的形象”。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經19點30分了。這時,小禹要過我的手機大聲說,“郭所長,請你談談‘招手?!??”
“是這樣,三夏期間,所里的2輛電力服務車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巡回在上街區3個鄉鎮31個行政村的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用電問題,老百姓稱電力服務車叫‘招手?!?/p>
“請說得詳細點?!毙∮碚f?!拔覀冄赝窘o群眾檢修線路、接裝臨時用電、講解用電小常識,只要群眾招手,我們就停下,盡我們所能給群眾提供最大的方便。這幾天,我們每天行程近百公里,裝拆打麥機臨時電源26起,處理用電故障50多處……”
接過小禹遞給我的手機,我愧疚地對他說:“真對不起,讓你跑了一下午也沒有見到郭所長?!?/p>
“不,我見到郭所長了?!薄霸谀睦??”我詫異地問:“郭所長就在上街區的田間地頭打麥場上、在老百姓最需要用電的地方、在咱供電區老百姓的心里。”小禹堅定地說。(鄭州供電公司 師章玲 張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