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電業局農網改造升級:“改”出發展新氣象
“為了南樂大發展,電網建設不能慢,閑言碎語咱不談,夸夸電力好風范,一夸農網改造好,俺們用電沒煩惱,二夸農網升級妙,俺們收入猛增高……”河南南樂縣城關鎮南環廣場禮堂前,農民薛東來自編快板唱出該縣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帶來的巨大變化。
2011年南樂縣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項目全面完成,完成35千伏變電站新增主變兩臺,容量20兆伏安,新建(改造)中低壓線路32.5千米,配電臺區259個,涉及行政村59個,受益機井2115個,受益農田9.74萬畝。
農網升級 “豆腐干”闖出大名堂
“想想5年前,廠子電壓不足,加工“豆腐干”的程序只能靠手工來完成,成本高、利潤低,現在好了,供電所為我們安裝了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豆腐干”的生產質量得到大大改善。”9月12日,該縣元村鎮永生“豆腐干”廠廠長蔡國民連聲稱贊農網工程好。
“豆腐干”產業一直是該鎮富民的傳統主導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深孚盛名。去年年初,南樂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支持特色“豆腐干”產業的發展,得到大發展的“豆腐干”產業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該局以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為契機,推廣新工藝,高標準改造工廠集聚地臺區,徹底解決供電不穩定、電壓低的問題,在加強10千伏配網主線路改造的同時,不斷加大0.4千伏低壓線路改造力度,對一些適宜發展豆腐干產業的農村地區優先建設低壓線路,將低壓線路延伸至每個村、每個生產基地。
“下周,我從北京請的幾個專家就來了,商量著能不能多開發幾個“豆腐干”的口味,有了電,我再也不怕了。”蔡國民興奮地說。良好的用電環境為“豆腐干”產業的發展備足了后勁,促進了該鄉“豆腐干”產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像蔡國民這樣的“豆腐干”專業戶們紛紛增加設備、引進技術、擴大規模、提高產量。元村鎮由原來的不足20家加工廠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家,從事“豆腐干”產業人數達1萬余人,僅此一項就解決了元村鎮半數村民的就業問題。
電壓可靠 番茄飄紅幸福指數
“農網改造升級后,公司的兩條生產線開足了馬力,日夜不停地生產,生產期間從來沒有停過電。”10月9日,南樂縣城關鎮番茄加工廠廠長張志民欣喜地對筆者說。據了解,該廠日處理新鮮番茄225噸,年產番茄醬0.8萬噸,是帶動周邊農戶致富的先進企業。
城關鎮2011年6月完成了網改工程,新架10千伏線路5.34千米,新建臺區1個,容量315千伏安,改造臺區2個,容量945千伏安。
過去,該鎮某些農村主干線線徑較細,電桿老化嚴重,抗災能力差,變壓器容量小,村民生產生活都很受影響。現在,配電線路線徑明顯加大,變壓器、避雷器等設備全部采用新型節能產品,電網設備科技應用水平得到提高。更換后的變壓器臺架結實牢靠,導線接頭干凈利索,金屬器材锃光發亮,安全標志醒目,一排整齊的電桿由近而遠伸向綠樹環繞的村莊,成為絢麗多彩、欣欣向榮新農村圖畫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我們工廠的加工速度趕了上來,周邊番茄農戶的種植有了穩定電能開始使用電機井澆地,大棚用上了電動卷簾,棚頂安裝了電熱膜。新一批的西紅柿,再過一周就能上市,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大棚每平方米年產出80元,兩個大棚的年凈收入將達7萬元,這是農戶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張志民指著廠子隔壁的種植基地介紹道。
電能充足 經濟發展模式得改善
“以前,咱們這里依靠農業發展經濟,農網改造升級后,現在逐漸向工商業、制造業發展,對外招商投資力度也不斷加大,多家中外合資企業成功入駐,帶動了鄉鎮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攀升。”9月8日,該縣寺莊鄉黨委書記郭振鵬說。
寺莊鄉是全縣農村經濟作物、農副產品和規模化養殖設施等生產利潤大鄉,全年凈利潤占全鄉居民所有收入的80%。該鄉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適合發展工商業、制造業,但原有的配電網絡設施已遠遠不能滿足此種需求,保障經濟生產用電是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重要內容。南樂縣電業局急客戶之所需,因地制宜,投入專項資金383.79萬元,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3千米,新建改造配電臺區61個。農網改造升級后的寺莊鄉,電能足了,電壓穩了,百姓高興了,投資商樂了,他們興辦企業的勁頭更足了。
“為每一位客戶服務好,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做好市場營銷工作的必要手段,他們增產,我們增量,這就是雙贏!”這是該縣福堪鄉供電所所長王國鎖打的如意算盤。這筆賬不僅王國鎖在不斷地盤算著,該局局長姚忠普也時刻運籌帷幄,他告訴筆者:“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不僅時間短、質量好,更重要的,它是一個政府放心、群眾滿意且經得起考驗的優質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南樂縣電業局 孫昭榮 供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