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成就“大產業”
9月14日,河南省郟縣王集鄉雨霖頭村青年農民呂明亮坐在電腦前,與浙江客商在網上簽訂了10噸花生米供貨合同,喜出望外的呂明亮高興的對筆者說:“我這花生加工生意越做越好,不是你們供電公司,我那有這收益,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雨霖頭村有357戶、1200口人,臨近河灘,有種植花生的良好條件。1991年,一名外地人運到該村一臺花生剝殼機,種植、收購、加工賺了不少錢,該村村民見到到加工花生利潤可觀,紛紛購進花生剝殼機,雨霖頭村花生加工業從此起步。但隨著村里加工業的興起,電力供應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不是機器轉不動就是花生皮剝不凈,村里人為這沒少鬧糾紛。2008年初,公司結合該村增長較快的用電負荷,對該村率先進行電氣化村改造,新安裝100千伏安變壓器3臺,立桿40余基,敷設線路2000多米。電力供應充足,外出務工人員也紛紛回家創業,大力發展花生種植、加工業。當年就新增加工戶98戶,郟縣供電公司主動跟進服務,積極為加工戶排查線路、安裝調試設備。如今,河灘被大面積開發,適宜在灘涂地上生長的花生種植面積達900多畝。該村已有花生加工戶278戶,加工設備367臺,年產量4500萬公斤,產值超過2億元,所產的花生米遠銷云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成為該地區最大的花生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以往,為了把花生米賣出去,村民除做廣告外,更多的是靠電話聯系和兩條腿去推銷。現在電力足,電壓穩,通過電腦就可以談生意,今年我估計能多賺4萬多元!”該村村民劉成國高興的說。(作者 王旭恒 袁曉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