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現“鯰魚效應” 傳統金融紛紛觸網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停止支付寶線下POS業務,這一舉措也被視為對銀聯擬線上復制線下壟斷模式的不滿。而就在前幾天,阿里旗下的淘寶保險還推出了眾多個性保險,擬進一步拓展保險銷售業務,這無疑又在搶銀行的飯碗。
在大數據的支撐下,阿里巴巴金融平臺目前已涉及網上支付、小額信貸、金融產品銷售、財產保險、資產證券化等多領域,未來金融布局還將進一步多樣化。
阿里只是互聯網進軍金融領域的典型案例,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認為,阿里金融類公司還有很多,其好比“興風作浪”的鯰魚,對昏昏欲睡的魚群(傳統金融行業)生活領地將產生影響。新進入的鯰魚積極獵食,一方面使得原來的魚群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但更有之前墨守成規的魚群設置種種屏障。
互聯網頻頻“貼金”
阿里旗下上線已有3年的淘寶保險日前牽手安聯保險,推出噱頭十足的“中秋賞月險”。雖有賺眼球之嫌,但在發布會之后,阿里集團相關人士負責人對淘寶保險未來的規劃,則透露出阿里巴巴又準備在保險領域大展拳腳。
上述人士透露,今年年底希望能有近50家保險公司進駐淘寶保險平臺,這意味著,未來四個月中,在淘寶上賣保險的公司數量將翻倍,在淘寶售賣保險的公司也將占國內保險公司總數的四分之一。
6月,支付寶聯合天鴻基金推出的余額寶已在互聯網、基金、銀行也掀起波瀾,“余額寶”推出一個月聚集了250萬用戶,資金規模超過百億元。
繼余額寶獲推崇之后,東方財富推出類似的“活期寶”,該產品推出23日累計銷售16.48億元,日均銷售7000萬元。而在2012年2月,東方財富等四家機構首獲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2013年上半年東方財富第三方基金銷售額已達21.79億元。
按照國泰君安的研究,淘寶保險銷售保險,支付寶和東方財富銷售基金只是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一,是互聯網企業運用大數據判斷單個融資客戶的風險狀況、分析單個客戶的理財需求等,但具體業務上仍沒有擺脫傳統金融機構媒介的作用。
“更多互聯網企業是搭建了虛擬的信用平臺,不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中介。”業內人士介紹,這包括P2P網上借貸平臺、眾投模式、電子貨幣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P2P公司超過5000家。這些平臺進行投融資活動,還發行和使用“貨幣”,上述創新均擺脫了銀行、政府和媒介的作用,是互聯網時代新產生的金融業務。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認為:“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現有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提出挑戰,未來發展到互聯網貨幣的形態就是對央行的挑戰。”
傳統金融紛紛觸網
“因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一大特點,就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這是一般的物理網點做不到的。”謝平表示,近期各大銀行、保險公司紛紛成立電子互聯網金融平臺。
民生銀行剛剛公布的中報顯示,其非全資附屬公司民生加銀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加銀資產)作為資管計劃的資產管理人,代表資管計劃與其他7家公司一起簽訂了擬成立民生電商的合資協議,加銀資產(代表資管計劃)出資人民幣18.3億元,占注冊資本30億元的61%。而據不完全統計,四大行2013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達250億元,農行在2013年6月成立了“互聯網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除了四大行以外,招商銀行先行打造“手機錢包”理念,提出“移動金融生活一站式開放平臺”。
中國平安設立互聯網投融資平臺陸金所,推出個人投融資服務“穩盈安e貸”,并以子公司平安數據為業務系統平臺,集團文檔、財務、電話中心的共享度已達到55.6%、100%和72%。
與此同時,券商也在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其經紀、資產管理等業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華泰證券積極嘗試基于互聯網的理財業務和營銷業務轉型,光大證券取得業內首家客戶證券資金消費支付創新業務試點資格。根據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萬建華在創新大會上的發言,公司正在統一部署建設綜合理財服務平臺,構建綜合理財服務的賬戶、產品和服務體系。
顛覆還是融合
“在解決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業戶融資方面,互聯網金融體系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旦這些互聯網金融體系做到成熟,傳統的金融體系很難與它抗衡。”平安陸金所副總經理黃黎明稱,隨著金融業務模式的轉變,未來一定會出現互聯網金融顛覆傳統金融生態的情況。
謝平也指出,互聯網金融經過一年多時間獲得較大、較快發展,央行第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也給予互聯網金融正面評價。
新進入的鯰魚積極獵食,一方面使得原來的魚群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但更有之前墨守成規的魚群設置種種屏障。
日前支付寶“主動”停止線下POS業務,矛頭直指銀聯。銀聯動議其成員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機構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之后,在2014年7月1日之前,實現非金融機構互聯網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對已介入銀聯網絡的,商業銀行不再保留其與非金融機構的線上交易通道。這意味著,在線上交易環節,銀聯也要“雁過拔毛”。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先行者,第三方支付是目前最為成熟的一種模式,截至目前,央行公布了250張支付牌照,在線下支付領域,銀聯占據90%的份額。在線上,中國銀聯雖已推出線上支付平臺,但是總體份額不足50%。
在監管層面,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瓶頸就更多。目前互聯網金融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幾乎不受到監管制約。但是對比銀行的監管環境,隨著互聯網金融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模式不斷豐富,勢必受到監管的制約。8月,多部委組成的互聯網金融調研小組已經開始著手調研各地互聯網金融企業情況。
海通證券的分析師指出,傳統金融機構具有牌照優勢,并且隨著混業經營的發展,銀行在資產端具有明顯的優勢。由于互聯網金融沒有相關金融牌照,開展資產業務受到鉗制。此外,即便在獲得牌照后,在資本和監管雙重制約下能否發揮互聯網便捷、靈活善于創新的特點還不得而知。
因而,業界也認為,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將逐步融合,實現從閉環運行到O2O(on line to off line,線上到線下)的漸進過程。在阿里金融閉環系統里,沒有人可以撼動阿里小貸的競爭優勢。非閉環生態下,在利用線上有限數據的同時,為了管控風險,也必須調查積累線下數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