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彥:互聯網金融須依規行駛
繼阿里成功打造余額寶之后,百度、騰訊和新浪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場。近日,百度金融中心聯手華夏基金推出一款名為“百發”的理財計劃,直接公開標榜“收益率8%”。在引發市場熱議的同時,有分析認為百度此舉涉嫌違規宣傳。觀察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趨勢明顯,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創新的金融理財形態有利于金融機構發展,但是,互聯網公司應遵循金融業相關法律法規,不能打“政策擦邊球”。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不得有向基金份額持有人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行為;公開披露基金信息,不得有對證券投資業績進行預測、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行為。《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指出,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必須真實、準確,與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相符,不得有預測基金的證券投資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情形。
百度不屬于金融機構,不受銀監會或中國證監會監管,而且尚未獲得基金銷售牌照,但在對基金產品、理財產品的宣傳過程中也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其實,在進行類似的創新理財產品推廣時,涉嫌違規的機構不止百度一家。例如,東方財富(300059)旗下天天基金網在宣傳推廣其“活期寶”余額理財產品時,標注收益遠超一年定存、7日年化收益為活期多少倍等字樣。這也屬于打“政策擦邊球”。貨幣基金收益是不確定的,存在虧損的可能,因此直接將貨幣基金收益與定期存款比較,會誤導投資者,使其誤認為這是一款收益率確定且保本的產品。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需要鼓勵和呵護,但在宣傳推廣熱潮之下還需冷思考。
首先,互聯網公司以其開放的思維、靈活的機制以及龐大的用戶群,為基金等金融行業開拓了思路,增加了目標客戶。需要注意的是,靈活是把雙刃劍,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靈活能夠帶來創新。可是,如果突破基本的行業規則,打“擦邊球”甚至“出界”,則意味著存在潛在風險,對自身、合作方的品牌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其次,互聯網行業的“打法”和金融行業不同,雙方的融合需尊重對方行業的“規矩”。互聯網講求快速創新,以快制勝,往往在產品尚未成熟時就會上線。一邊發現問題,一邊改進。金融機構做的是“錢事”,講究穩扎穩打,尤其是公募基金,管理的是公眾資產,需要相對嚴格的監管和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所以,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業,應先了解、遵守基本的游戲規則。
從更深層次看,互聯網金融尚屬一片“藍海”,屬于兩個行業之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興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實踐面前,也必然存在現有法規不健全或滯后,不斷創新的產物究竟應由哪個部門監管、負責,也需要不同的監管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避免監管套利、鉆漏洞等情況發生。(曹淑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