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半數以上自然村獲批改造 鄭州模式轟動全國
若從2003年9月鄭州市政府將城中村改造提上議程算起,鄭州城中村改造已經走過了十年征途。遍布城市的228個自然村,如今已有170余個獲批改造。
十年間,小李莊、燕莊、西關虎屯,一躍成為鄭州商業新地標;十年間,西史趙、燕莊、齊禮閆,華麗轉身為鄭州高檔小區典范;十年間,陳寨、廟李、劉莊,構成鄭州最大的流動人口聚集地。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鄭州城區228個自然村,如今已有170余個獲批改造。
【發端】
起步摸索一波三折
2003年9月30日,《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32號文”)正式發布,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啟動。地處金水區廟李鎮的西史趙村,打響了鄭州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槍,標志著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破冰。
如今居住在普羅旺世小區的張先生回憶:“俺村當時有438戶,1400余人。由于地處城郊接合部,村里很窮,大家都期盼著早點改造。”隨后的3年,“普羅旺世”在鄭州北區橫空出世,成為紅極一時的明星樓盤。
2003年,鄭東新區建設全面推開。次年,鄭州市政府成立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指揮部”,隨后17個村(組)被確定為改造試點,其中就包括西史趙和燕莊。
【提速】
“鄭州模式”轟動全國
2006年,鄭州市城中村改造風起云涌,17個改造試點中,西史趙、西關虎屯和燕莊最為典型。西史趙改造,是外地企業招商引資過來的;而燕莊改造,打通了未來路斷頭路,曼哈頓廣場引進了住宅樓底層商業的理念;西關虎屯改造后的鄭州國貿中心,融入并促進了花園路商圈的成熟。
2007年6月12日,醞釀已久的“103號文件”終于出爐,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大潮開始蔓延、擴散。
“政府讓利,村民受益,企業得利”,一時間,城中村改造的“鄭州模式”轟動全國。
與此同時,鄭州城中村改造的效果開始凸顯,無論是金水路上的曼哈頓廣場、大學路上的升龍國際中心,還是隴海路上的中原新城、花園路上的鄭州國貿,都有力提升了區域形象及綜合競爭力。現代化社區、大型商業中心、超豪華五星級酒店等,這些優質設施有力提升了項目所屬區域的形象,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居住、購物、休閑、觀光的場所。
【調整】
放緩步伐走向理性
這一階段,鄭州城中村改造迎來了拐點。
2009年3月,第二屆“中國城中村改造高峰論壇”在鄭州召開,鄭州市政府向外界透露:2009年,除了一些重點項目沿線涉及的城中村外,鄭州暫不批準其他城中村改造項目,先“消化”現有批準項目,推進安置房建設。
之所以對城中村改造速度“踩剎車”,業界的評論是“經驗不足,控制不力。”
經過三年的調整期,2011年底,《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辦法》出臺,各區政府成立國有全資或控股公司,負責本區域范圍內的城中村改造融資、安置房建設以及土地開發整理等工作。
“由市場運作到政府主導,是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質的轉折。”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辦公室主任那磊認為,政府主導直接操作城中村改造,并將城中村改造統一納入到整個城市發展規劃之中,打破了之前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受青睞,偏遠區域改造項目無人問津的不均衡局面。
【沖刺】
力爭三年完成改造
2012年7月,鄭州市政府批準20個城中村進行改造,這是鄭州近年來單次批準城中村改造數量最多的一次,也標志著鄭州市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8月份,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在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合村并城工作現場會上指出,鄭州市將加快撤村并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力爭三年內全部完成。
2013年,老鴉陳、陳寨等“重量級”城中村先后傳出改造消息,鄭州城中村改造進入沖刺階段。
我們身邊改變的村莊
2012年鄭州批準改造的城中村(組)名單
二七區:兌周村、王立砦村、孫八砦村、賈砦村;惠濟區:張砦村、蘇屯村;中原區:孫莊村、東陳伍寨村;金水區:杲村、張砦新村、杜嶺新村、張莊村、馬李莊村、燕莊村司家莊、燕莊村聶莊;高新區:大里村、北里村、瓦屋李村;管城區:小王莊、西吳河。
2013年鄭州城中村改造名單
大孟砦、押砦、東韓砦、西韓砦、黃家庵、馬李莊、廟李、陳寨、沙門、劉莊、梨園、邵莊等12個城中村改造;
2014年城中村改造名單
管城區3年內將啟動十八里河村、站馬屯村等7個城中村改造;惠濟區3年內啟動剩余的11個城中村改造。
金水區總共有57個城中村,已經完成拆遷43個,今年(2014年)將全面啟動僅剩的14個城中村改造。東韓砦、西韓砦、黃家庵、棗莊、大鋪、姜砦、王府墳、徐砦、陳寨、廟李、杓袁村、劉莊、梨園、邵莊等今年改造完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