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汴攜手領跑中原 再續千年夢華
快捷舒適的鄭汴城際公交記者白周峰攝
同題新聞:鄭開大道19日開通 鄭汴城際公交101路將奔馳
“鄭汴一體”誕生的臺前幕后
開封市規劃專家談鄭汴一體化
鄭汴攜手再續千年夢華
--專訪省發改委主任林景順
■編者按
11月19日,連接鄭州和開封兩大古都的城際道路就要開通了,城際公交也將于當天通車。鄭開大道的開通、鄭汴城際公交的互通,打破了地域界線和地方壁壘,為鄭州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為開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原城市群建設和實現中原崛起提供了示范,其意義非任何一條普通道路開通所能比肩。
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鄭汴一體領跑中原”大型系列策劃,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全方位報道。
□策劃省會新聞部統籌李敬欣采寫記者李敬欣施書芳王春利
鄭開大道承載無限希冀
鄭開大道即將開通,鄭汴城際公交也即將互通。昨日,記者對省發改委主任林景順進行了專訪。林景順暢談了鄭開大道開通和城際公交互通對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他說,鄭開大道的正式開通,千年古都鄭州和七朝古都開封兩只巨手從此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經濟互動”的中原城市群建設由此拉開大幕,中原崛起中橋頭堡的重任首先由這兩個城市試水。
在我省諸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中,鄭開大道算不上鴻篇巨制:距離40公里,雙向10個車道,投資10億元。但這個項目始終吸引著全省甚至全國的目光。百姓坊間廣為流傳,高層領導輪番現場指導。道路還未開通,不少市民自發前往觀看,熱切地為鄭開大道起名;大道剛剛建成,市民就踴躍參加鄭開大道暴走或騎著自行車前往踏看。并非貴族血統的鄭開大道,憑什么風光無限?
因為,鄭開大道承載著更多的希冀!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河南視察時指出,河南要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省委書記徐光春說,中原崛起看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發展看鄭州。領導們在提出這個論斷的同時考慮得更深更遠:貫徹科學發展觀,社會要全面和諧健康發展。鄭開大道的建設和開通,已不單單是一條道路的意義,而是鄭州和開封一體共同發展的一個紐帶。
“開封何時能開封”頻牽人心
去年5月22日,《紐約時報》評論版首次以中文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文章稱,在1000多年前,開封經濟繁榮,人口達到100萬,是當時全世界第一的大都市,其經濟的繁榮被專家學者稱為“后現代社會”。但是,僅僅是1000多年,開封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十分落后的城市。
作者雖是在提醒現代大都市紐約的發展應從開封的衰退中吸取教訓,但這振聾發聵的警言,卻也警示著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要擔當起振興開封的重任,也是我們要實現中原崛起、社會協調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
開封在新中國的歷史上也一度輝煌過。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封經濟發展在我省城市中還處于領先地位。1949年,開封國內生產總值為1.3828億元,而同期鄭州為9040萬元。省會遷移鄭州,開封失去了區位優勢,兩市的經濟發展從此開始拉開差距。1957年,鄭州一躍超過開封。1990年,開封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而此時鄭州已突破百億元大關。進入21世紀,開封落后的差距進一步加大。2005年,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335億元,而此時開封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25億元,一個鄭州已相當于4個開封創造的產值,鄭州的地方財政收入已基本接近于開封的10倍。在中原城市群的9個城市里,開封已落到了最后。
開封由古老的國都、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然后變成省會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