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岸的財富變遷
曾經的泰晤士河,其上空的每一只天鵝的喙上都要刻上印記,以示其隸歸女王私有。如今則連主管大倫敦地區供水網絡的泰晤士水務公司背后都有來自中國的股份。
女王鉆禧慶典在泰晤士河上巡游時,目光所及的許多資產早已不再是她子民的財富。百年來已有無數財富在河岸周圍,隨著崛起的新貴和沒落的豪門匯聚或分散。
從維多利亞時代港口的繁榮,到碼頭隨著去工業化的沒落,再至后工業時代新金融城的崛起,以及經濟衰退年代全球財富新流向,乃至如今以奧運為契機的城市區域改造,倫敦城每一次大變革都切實發生在泰晤士河之上。
曾經的“皇家之河”
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地下一樓,正在舉辦一個名為“皇家之河”的展覽。雖然需要額外加收11英鎊的門票,展覽室中還是觀者如織。
海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次展覽乃是女王鉆禧慶典的一部分?;始抑?,即是指鉆禧慶典中千帆競發的泰晤士河。
王室和泰晤士河的關系尤其源遠流長。當年許多王室成員都在海軍擔任要職,所以王室對作為海軍港口的泰晤士河有天然的親近。
實際上,本次女王鉆禧慶典的泰晤士河皇家大巡游并非女王首創。早在16、17世紀,王室就將泰晤士河作為一個展示王權的舞臺。在各種為了擴大王室魅力的慶典活動中,泰晤士河從來都扮演著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很長一段時間內,泰晤士河及其沿岸的許多資產都是皇家私有。
不過,泰晤士河也并非由皇家獨占。本次展覽的指導顧問、英國歷史學家大衛·斯特科就介紹說:“在泰晤士河還尚未建起堤壩的年代,所有人都可以在河上巡游,無論你是國王、女王、市長還是窮人。載客的舢板和倫敦現在的出租車一樣,有著固定的收費標準,無疑對或許要載顧客前往泰晤士河南區這一點感覺很不情愿(倫敦南岸是傳統上被認為治安較差的地方)?!?/font>
外國資金買去半條河
不過,如今不僅天鵝不再是王室私有,許多英國媒體夸張地說,幾乎有半條泰晤士河都被買走了。
比如金絲雀碼頭——大英帝國后工業化趨勢的象征,背后的資金來源就涵蓋了中國、美國和中東地區的投資基金,更別說其他形形色色的國際資金合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