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粉絲經濟:不斷創新才能促使商業行為更好
映象網訊 (記者 張開放 文/圖)近期的娛樂圈非常的熱鬧,明星們紛紛的公開了戀情,粉絲們也很忙。由此也讓我們想到了粉絲經濟問題,對此記者最近采訪了營銷方面的專家,來為讀者解疑。
記者:您好,李總,今天非常榮幸能和你討論幾個關于粉絲經濟的問題,近期的娛樂圈非常的熱鬧,明星們紛紛的公開了戀情,粉絲們也很忙,作為營銷方面的專家,您覺得他們集中地公開戀情的背后有沒有經濟方面的考量呢?
李總:經濟方面的考量是一定的,其實目前在各個行業包括明星和這種粉絲經濟都是一種商業行為,這一點不容置疑。其中最有名的粉絲就是雷軍的小米手機,近階段,最大的粉絲,商業上出現的最早的粉絲就來源于小米手機。其實,粉絲也不是現代的產物,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三千就是忠實粉絲的代表,也是最早的粉絲,我是這么理解的。
記者:現在呢,明星紛紛試水“粉絲經濟”,他們紛紛賣自己的產品,有的向自己粉絲索要會員費。您覺得,這種粉絲經濟的模式能持續發展下去嗎?這種模式靠譜嗎?
李總:目前,明星利用粉絲接觸商業,實際上是利用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來做廣告,是一個優化版本,也是通過明星自身的宣傳力量進而貼近商業,直接利用明星在粉絲心目中的影響力來走入商業。就目前這種現狀來說,實際上是明星代言某種產品的升級版本。他們利用自己的粉絲量,利用自己在粉絲心目中的影響力直接面對商業,直接進行商業行為,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建國大業》中,就有一百多位明星。當時有個傳說:大家進電影院不是去看故事的,而是去數明星的。接下來又拍了第二部《建黨大業》,但是第二部《建黨大業》比第一步《建國大業》效果要差很多。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這種形式在各個方面還是需要創新的,如果沒有創新的話,那么這種經濟肯定也會不如以前。
記者:您剛才也講到兩部電影的差別,第一步電影呢,是有很多明星參與的,有一定的粉絲。而第二部也是用很多的粉絲,第一步成功是因為之前我們沒有運用過這樣的模式,就好比說,我們的消費者是饑餓的,因為在此之前沒有這種大明星的云集。第二部呢,我們的消費者見慣了這種明星堆積的電影,這種類型的電影需求就不會很明顯了。所以,我請教您一個問題:粉絲經濟是不是要和饑餓營銷關聯到一起才能產生比較好的效果呢?
李總:粉絲經濟其實在某種情況下,我們說的很直白,它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商業中營銷行為手段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就是饑餓營銷,但并不是意味著所有的粉絲經濟,所有的商業行為都一定要靠饑餓營銷來支撐。當然,雷軍在小米手機營銷上做饑餓營銷做得很好,目前,我們身邊的地產經常運用饑餓營銷,這是司空見慣的事兒。當然,我也相信,一種產品,一種好的商業行為,僅僅靠饑餓營銷,我認為是不夠的。
記者:粉絲經濟呢,可能離我們很遠。您剛才也講到孔子、小米手機、互聯網。眾所周知,明星離我們很遠,它對我們生活有沒有啟迪呢?就好比說,我們身邊有沒有有關粉絲經濟的事件發生呢?
李總:實際呢,這種現象的發生折射了人們對某一種產品的信任,基于人們對某一個人的信任。身邊這種事例其實很多,說的更淺顯一點,院里一大媽,如果買一種商品,她會告訴周邊的一些鄰居,號召他們也去買,那么鄰居并不是對產品有信任,而是對大媽的信任,轉嫁為對產品的信任。其實這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司空見慣的事兒,現在大家買東西并不是對產品的信任,而是對介紹人的信任,然后引發對產品的信任。介紹人應該對自身所推薦的產品,對自身行為應該持負責的態度,這是我的理解。我認為,粉絲經濟這種行為只有不斷創新,要有對自身行為包括對自己推薦產品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又要對種形式加以創新,才能夠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量,才能促使商業行為做的更好。
記者:李總,您剛才說的非常好,但是呢,我這又有一個問題:粉絲經濟的前提是需要明星有一定的粉絲量,而聚集粉絲需要有影響力的事件來激發。明星在炒作自己的同時,這個“度”往往會把握得不太好,您覺得如何避免這種嘩眾取寵的事件發生呢?
李總:我認為呢,如果公眾人物他們嘩眾取寵,僅僅拿一些要炒作的熱點增加粉絲量,這些粉絲的忠誠度是不夠的。也就是說什么概念呢,你到底是吸引一幫來看你笑話的人,看熱鬧的人,還是要吸引一幫對你有忠誠度,信任你的人?如果嘩眾取寵的,我相信這些粉絲也是不長久的,粘合度也是不夠的,這就是剛才我說孔子為什么弟子三千,其中的七十二弟子大家也都知道。我覺得公眾人物應該多學習這一點,如果公眾人物包括一些大V吸引粉絲的話,應該考慮下粉絲的心理。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吸引什么樣的粉絲,粉絲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可以把它分成類別。有的是對大V提出的熱點,新聞主張,政治看法認同的,提出一些有深度的,擁有社會責任這么一個高度上的問題,爆料一些事件,這些都沒問題,大家都擁護,會互相討論。但是如果僅僅拿一些新聞熱點嘩眾取寵的話,那我相信吸引的這些粉絲也是同樣的心理,他們也只會看看熱鬧。所以,我們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首先要根據自己需要,當然也不排斥現在粉絲喜歡某一個公眾人物,喜歡某一個明星,本身不需要某件產品,但為了表達對他的喜愛去接受他的產品。這只是某一個年齡段去做的事,如果是偶爾的瘋狂,我認為也是可以的,是能理解的。
記者:非常感謝李總能接受我們映象網財經頻道的采訪,非常感謝您,謝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