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22日晚8點,夜色漸濃,在豫西山區的宜陽縣趙保鄉油路口村文化廣場上,卻是燈火明亮,舞曲悠揚,風行全國的廣場舞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
映象網訊 9月22日晚8點,夜色漸濃,在豫西山區的宜陽縣趙保鄉油路口村文化廣場上,卻是燈火明亮,舞曲悠揚,風行全國的廣場舞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
談到莊稼人也像城里人一樣過上了精彩的“夜生活”,村支書張大順快言快語:“多虧了供電部門的大力幫助,從戶戶通電、電網改造,再到供電服務,他們為山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和生活幸福做出許多貢獻!”
由于地處山區,煙葉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村民張百鎖介紹說:“ 村里的煙田大多是丘陵坡地,缺水干旱, 前些年種煙還賠錢搭工夫兒! 2008年春,縣電業局實施“農田機井通電”工程,籌資為村里打了機井,安裝了變壓器,并架設了通往田間地頭的供電線路,使困擾村民們多年的澆地難題得到解決,該村種煙面積迅速增加到100多畝。此外,供電職工還架設專線為該村采用電子控溫新技術的密集式烤煙炕房供電,使烤煙質量也有了保障,村民們的種煙收入明顯提高。全村僅賣煙一項,人均收入3390元。”
近年來,供電部門先后投資87萬元對該村實施電網升級改造,提升服務水平,村民們用電無憂,紛紛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或開辦農副產品加工,逐步過上了富裕生活。村民楊效果是個養雞能手,過去他小打小鬧,一邊種地,一邊養雞,地沒種好,養雞的規模也沒上去。如今,他壯大規模真正成了養雞專業戶,他養的三棚雞,每年出籠活雞6萬只,凈利潤12萬元。 村民楊海營則創建安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50余戶村民,流轉土地300多畝,調整種植結構,實行機械耕種,連片種植花生等經濟作物,收獲的花生果,全部進入安遠花生專業合作社進行深加工,流水作業,統一加工成花生油、醋花生、花生醬、花生茶等產品,銷往各大超市,產值比出售花生原果提高3倍。同時,附近的農民還可以到花生深加工工廠當工人,在家門口打工掙錢,不必再四處奔波,可以盡享家庭幸福新生活。(王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