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電網堅強了,這個冬季,我們不會那么緊張了!”12月22日,站在祠堂開閉所前,信陽供電公司郊區農電平橋部主任翁杰輕松地說。
翁杰一直工作在信陽郊區農電,目睹了郊區農村電網由“體弱多病”的“病秧子”嬗變為“大塊頭”的“壯漢子”,也親歷了電能給他和客戶帶來的酸甜苦辣。
尷尬身份造成“營養不良”
“因為體制所限,原來郊區農村電網既不屬于城市電網,也不屬于縣域農村電網,造成投資主體不順。”信陽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馬士新說。
正因為這個原因,從2001年到2009年,省電力公司在下撥電網改造資金中,很少安排郊區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10年間,各方累計投入不足3億元,對于3250平方千米的郊區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遠不如縣域電網的投入,形成“燈下黑”。如農村機井通電工程等只在縣域農村電網中進行,而郊區農村需要灌溉的農田卻沒能享受到這惠民工程。
緊挨城市的郊區電網,本應是“家”中長子,現在卻成了“后娘養的”孩子被邊緣了。
信陽郊區農村蘊藏著豐富的經濟發展資源:位處浉河區浉河港鎮、董家河鄉、譚家河鄉等幾個山區鄉鎮為茶鄉,盛產優質信陽毛尖。信陽市上天梯管理區的非金屬礦藏“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這些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引掣。隨著經濟的發展,郊區農村用電需求越來越大,進而形成了局部區域低電壓,局部電網卡脖子。
信陽毛尖炒茶用電屬于典型的季節性用電。隨著電動炒茶機械的大量使用,炒茶用電負荷是平時的4-5倍。平時茶鄉用電綽綽有余,但等到炒茶時就捉襟見肘。每年4-5月份是信陽毛尖生產季節,茶鄉的低電壓就嚴重了。
上天梯管理區在2001年前還是由一條10千伏出線供電。線路長達17千米、線徑只有95平方毫米,抵抗災害天氣的能力不足。“一條線就像一串糖葫蘆,遇到刮風下雨,一停就是一大片。”翁杰說。在這種情況下非金屬礦多以小作坊的形式開采,以賣原礦為主。
位處郊區北部的幾個鄉鎮,因為變電站布點少、供電半徑長等原因造成低電壓嚴重。
游河鄉原來只有一條10千伏董3線供應全鄉。線路全長近80千米,線徑70平方毫米。35千伏洋8線是典型的迂回供電,擔著彭灣鄉、洋河鄉等部分區域供電的任務,主線路長達20多千米,加上分支線路達100千米。電壓質量可想而知。
35千伏長臺變電站始建于1988年,擔負著平橋區彭家灣鄉、長臺鄉和甘岸鎮的供電任務。隨著負荷的增加,變電站也經過多次增容。兩臺主變壓器容量已至6300千伏安和4000千伏安。但今年夏天的負荷需求最高達到16000千瓦。
在電網中,變電站是“心臟”,線路是“血管”。在北部電網中,“心臟”不強大,“血管”也不暢通。電不足,還經常停電,引發用電客戶的不滿,經常有人沖擊供電所和變電站,還有人拒交電費。
“一到冬夏兩季和惡劣天氣,我們就提心吊膽。”翁杰說。
“斷骨增高”拉大“骨架”
“從2010年后,投資渠道暢通了,郊區農電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翁杰頗為欣慰地說。
僅2012年,信陽郊區35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投資3970萬元,2013年投資4774萬元,2014年投資11885萬元,2015年還將新建110千伏變電站2座,新建35千伏變電站4座。
“原來老說低電壓,多數原因還是變電站布點少,10千伏線路供電半徑長,造成低電壓的范圍大,只改造低壓起不到明顯的效果。”翁杰說。信陽供電公司從網架結構著手,解決卡脖子問題。
信陽毛尖的主產地在信陽南部的山區中,但這里一直沒有大的電源點支撐。去年投運的220千伏葉橋變電站的投運彌補了這一缺憾。該變電站投運后將110千伏濱湖變電站、110千伏茶都變電站、110千伏寶石橋變電站連成一片,成為幾個茶鄉用電提供強勁的電源支撐。
針對平橋區北部35千伏和10千伏網架薄弱的問題,信陽供電公司下大力氣整治“卡脖子”問題。
結合國家重點工程出山店水庫的建設和移民遷建,信陽供電公司配合做好水庫建設的35千伏變電站電源供給,對水庫水淹區涉及到的游河、平昌、吳家店、甘岸四個鄉鎮的電力設施遷移和改造,涉及10千伏線路15條31.91千米。
針對洋8線繁重的供電任務。今年5月8日,信陽供電公司在羊山新區投運了祠堂開閉所,送出三路電源,將洋8線末端的60%的負荷轉移至220千伏茗陽變電站接帶,將洋8線的供電半徑縮短到10千米。這個開閉所的投運,不僅大大緩解35千伏洋河變電站的供電壓力,改變了洋河鄉附近區域電壓長期偏低的局面,而且更好地滿足周邊企業的用電需求。信陽十大名片之一的信陽國際家居小鎮正坐落在這里。這個開閉所以雙電源的形式對其供電,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信陽供電公司采取“點穴”式的辦法,在北部鄉鎮負荷中心建設和改造35千伏變電站,對低電壓的治理立竿見影。其中,長臺變電站兩臺主變壓器都增容至10000千伏安,可滿足該區域10年內的負荷增長需求。這些變電站需要有一個更高電壓等級的變電站作為電源點。同時考慮到家居小鎮建成后,用電需求更大,信陽供電公司在洋河鄉境內新建一座110千伏花園變電站,徹底解決洋河鄉和家居小鎮的用電問題。
按照設想,信陽郊區的鄉鎮將根據需求,每個鄉至少有一座35千伏以上的變電站。
信陽郊區農電原有的35千伏變電站大多是有人值守的常規變電站,設備老舊落后,供電可靠性差。信陽供電公司所直管的16座變電站全部實現無人值守,作為去年的目標。當年10月,隨著35千伏松樹坦變電站的改造完畢,這個目標終于實現。電網調控人員可坐在調控中心遠程調控變電站。電網自動化程度更高。
每建一個“心臟”,“血管”隨之配套改造。信陽郊區電網的“骨架”不斷擴大。
分類“增肥”豐滿“肌肉”
肌肉蘊藏著力量。空有一副骨架,難以成為強者。網架堅強了,信陽供電公司又著力治理低電壓,豐滿“肌肉”。
技術人員利用國網GIS地理信息系統,以村為單位,在衛星地圖上精準標注低壓臺區,分截圖、繪圖、錄圖、分析、制定措施5個步驟,全面摸底低壓線路及負荷情況,按照輕重緩急改造,缺啥“營養”補啥“營養”,讓低壓配網的“肌體”快速“壯”起來。
“原來是頭疼醫頭,現在是系統解決問題。工作思路變了。”馬士新說。
信陽供電公司創造性地采用35千伏小型化臺區變電站、小容量單相變壓器和小容量三相變壓器,在有限的資金規模下,增加35千伏變電站和10千伏變壓器布點,建設35千伏簡易化變電站降低10千伏供電半徑,采用小容量單相變和三相變密布點,縮短400伏供電半徑,達到治理“三低”難題。
明年,黑龍潭小型化臺區變電站將在茶鄉譚家河投運,將茶鄉幾個35千伏變電站形成環網,顯著提高供電可靠性。
浉河區十三里橋鄉寨坎9組,原來有一臺80千伏安變壓器,在集中炒茶時電壓只有110伏左右。供電公司在此處新增一臺小三相變壓器,將茶農家的電壓升至230伏。以后這里的負荷再增加了,可將小變壓器及時增容即可,不用再改線路。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電下鄉的實施,家用電器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信陽郊區的群眾原來以柴薪做飯,現在基本以電代替,呈現“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的局面;信陽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人員多等,許多原因造成信陽負荷峰谷差比較大,且負荷早晚高峰出現在午飯和夜晚燈峰時段。為解決這一問題,信陽供電公司在“尖峰”過高的區域配置高過載變壓器。這種變壓器可以在1.5倍額定負荷持續運行時間3小時,1.75倍額定負荷持續運行時間1.5小時,2倍額定負荷持續運行時間1小時,很經濟地地解決短時超負荷問題。
郊區農村在農田灌溉時節,抽水負荷較大。針對這一特點,信陽供電公司又能采用可調容變壓器,適時調容,經濟適用。
經過全方位的努力,信陽郊區電網由原來的“病秧子”變成“壯漢子”,為郊區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甘仁偉 劉智祺)
巡檢人員借助機身搭載的高清攝像頭,成功采集輸電線路運行狀況,實現了全方位、無盲區線路巡視;同時在地面監控平臺上可以清楚地觀察桿塔本體和線路走廊,甚至細小的銷子、釘子上也能清晰可見。
10月19日至21日,被譽為茶行業的“奧運會”第11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在信陽隆重舉行。
10月9日,信陽供電公司承辦河南省電力公司豫中片區發展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綜合計劃、配網規劃等工作以及全面完成發展專業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9月28日,在信陽市浉河區董家河鎮樓畈村的茶園里,一群頭戴安全帽,身著國家電網綠的信陽供電公司員工正在安裝一臺新變壓器,解決此地炒茶用電電壓較低的問題。
信陽供電公司:設備檢修保供電
8月30日,第十屆豫商大會在信陽圓滿落下帷幕。信陽供電公司精心組織、措施到位,保障了豫商大會各項活動安全可靠用電,彰顯了公司良好的社會形象。
6月9日19:30,經過信陽供電公司和平頂山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河南省電力公司配電雙回旁路不停電作業順利完成。至此,對于配電不停電作業的四大類37個項目,信陽供電公司已完全具備開展所有項目的技術能力。
“雨水經門衛室水溝和變電站大門處向變電站倒灌;變電站旁黑水溝洪水沿變電站排水孔向變電站倒灌,電纜溝積水0.5米。” 6月12日下午15時,現場總指揮聽完110KV曾家園變電站的險情匯報后,果斷下達指令:“啟動曾變防汛預案!”
6月10日,信陽供電公司電建員工在羅山110千伏靈山變電站建設工地一派繁忙,爭取早日竣工,助力工業園區發展。
6月8日,信陽大包子山云霧迷漫。“估計快要下雨了,馬不能淋雨,咱們抓緊時間再運一趟料。”信陽供電公司220千伏宜居變配出工程項目經理尤海亮一邊整理騾馬身上的料斗,一邊告訴同伴。
6月8日中午,考生小馬見到郭惠敏樂呵呵地說,還用右手比劃了一個“OK”的手勢。不一會兒,另外一名翟姓考生在父親陪同下,一起坐上郭惠敏這輛貼著“愛心送考”的汽車。
映象網訊 6月3日,信陽供電公司聯合信陽郵政分公司共同探討郵政代收電費工作,推廣郵政電子代收網點項目。
為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志愿者們為孩子們送來了課外書籍和學習文具。當看到兩臺大電腦從車上抬下來里,孩子們“哇!”地叫出了聲,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映象網訊 5月28日,信陽供電公司35千伏譚家河變電站2號主變增容后成功投運,宣告徹底解決其供電轄區度夏期間的負荷過載問題。
信陽供電公司:“211”規劃治理低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