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曾是中國國民記憶中關于消費“高大上”的具象化名詞,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國內百貨業風光不再。
世界知名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8日發布的《演變中的中國零售業格局》報告稱,雖然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對百貨公司而言是一個機遇,但是處在零售業變革中的百貨業正面臨著各種內憂外患。
毫無疑問,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減速、社會零售總額增長放緩,以及多元化零售業態的興起,商業競爭持續升級給百貨業帶來不小的挑戰。除此之外,外部的威脅還包括網絡購物的迅猛發展對實體零售商形成沖擊,其中傳統百貨受影響較大,同時人員和租金成本的不斷上漲也在進一步擠占百貨的利潤空間。
對其自身來說,在社會商品豐富、消費者購物需求日趨多樣化和體驗化的今天,百貨有限的經營面積在客觀上也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國內百貨長期以來對聯營模式的過度依賴導致商品經營能力弱化,利潤空間被不斷上升的經營成本蠶食而無能為力,自營能力的不足也是國內百貨“千店一面”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傳統百貨變革的呼聲日益高漲。統計顯示,百貨企業目前主要的應對方法有四:百貨店類購物中心化、開展自營業務、提升自有物業比重和線上線下業務聯動。
“中國消費市場仍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零售市場仍將保持雙位數的增長。百貨公司想要走出當前困境,當務之急是增強和重塑百貨的核心競爭力。”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國區主管、執行董事陳仲偉建議說,“百貨公司可以從門店網絡拓展、商業模式優化和新技術應用這三方面入手”。
目前,正值電商大潮襲來和中國百貨行業變革之際,此間不少傳統百貨寄希望于“精品百貨”概念的提出,希望與大量充斥著中低端產品的網絡購物形成錯位競爭。
然而,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服務部資深董事儲祥昀認為:“以挖掘目標客戶需求為核心,用精確的定位、精選的特有商品、細致的服務、全生活圈的渠道接入、精心營造的購物環境和與時俱進的科技手段所打造的‘精致百貨’,才更應是百貨未來發展的方向。”
不過,雖然面對種種難題,百貨業者卻未“坐以待斃”,繼續擴張者大有人在。天虹百貨就表示,2014年將發力三、四線城市門店,并計劃在全國范圍新開6家左右商場;百盛說,未來將持續對現有旗艦店翻新改造,并將涉足購物中心開發與運營;銀泰百貨的目標更為宏大,它計劃自2013年開始的兩到三年內打造出20至30家門店;金鷹百貨則稱,計劃在未來3年內繼續增加超過140萬平方米的連鎖店建筑面積……其實,中國百貨業腳下的路還很長。(完)
近年來,多個奢侈鞋履品牌面臨窘境尋求出售,這不禁讓業界產生思考,鞋履生意難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近年來,多個奢侈鞋履品牌面臨窘境尋求出售,這不禁讓業界產生思考,鞋履生意難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中國能源開發再次取得突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鞋履界的“諾基亞”最終還是跌下了神壇。昨日,中國最大的時尚零售商、最大鞋履集團百麗國際交出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業績報告。
鞋履界的“諾基亞”最終還是跌下了神壇。昨日,中國最大的時尚零售商、最大鞋履集團百麗國際交出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業績報告。
5月17日,中國移動正式推出“任我看”視頻流量包,流量價格低至0.8元/GB,目前已支持騰訊、優酷等多個視頻APP。
中國電信河南公司與華為河南公司的合作,是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與運營能力的強強聯合,通過全面升級技術、全面改善服務質量、全面創新業務產品,進一步提升“天翼云”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滿足社會個性化、多層次的云需求,共同促進云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近些年,由于谷物早餐憑借其價格親民、制作方式簡單、即可冷食又可加熱后食用,順應健康飲食的趨勢,成為早餐品類中的新寵。
近些年,由于谷物早餐憑借其價格親民、制作方式簡單、即可冷食又可加熱后食用,順應健康飲食的趨勢,成為早餐品類中的新寵。
雙匯總裁游牧表示,“國家提出設立品牌日,對推動我們供給側改革和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10點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蔡英文辦公室也在5日晚間公布蔡英文接受聯訪的致辭全文,文中都稱“中國”,而非“中國大陸”。
手工博覽會創辦于2014年,今年已經迎來第四個年頭,從首屆落地試水,到第二、三屆不斷增加展區、活動,今年手工博覽會將持續發揮影響力,吸引更多更廣泛的人群參加。
隨著提速降費步伐的不斷加快,越來越迅速、便利的通訊服務被送到用戶手中,但是在享受高速便利通訊網絡的同時,通訊信息詐騙也隨之而來,嚴重威脅廣大用戶的財產安全。
根據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與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過去1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長六倍,去年達到126萬億人民幣,高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
根據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與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過去1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長六倍,去年達到126萬億人民幣,高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